搞钱直播,在线吃瓜(27)

作者:译之 阅读记录

“真的?”孟时狐疑。

他声音轻软,少了些底气,像是真的累了:“真的。放心,歇一歇便好,你一会儿吃完也歇歇。”

他话刚说完,庄氏便招呼他们吃饭,孟时见他举止如常,暂时放下了疑心。

去吃饭前她跟直播间说了再见,彻底放松下来,跟顾迟秋和庄氏一起用了饭,还被盯着灌下一大碗姜汤驱寒。

庄氏主动给孟时添了饭,满足地坐下看着儿子儿媳。

距离他们被赶出本家已经三个半月,不说三个半月,就说半个月前,她也不敢想象如今的生活。

今天她做了一个肉菜和两个素菜,还蒸了一大碗白米饭。

而半个月前,别说吃肉,他们几乎只能吃杂面饼子和咸菜,偶尔才敢加个最便宜的素菜。

顾迟秋瞎了的时候,她犹如盛夏日被人打了个闷棍,却不想柳暗花明,孟时不仅人勤快,跟顾迟秋相处得也越来越好,如今他们搭伙做生意,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好过一天。

唯有一件事,她常常记挂着,琢磨着。

吃饭的时候她几次想提起,可见孟时拿筷子的手在微微颤抖,心就狠不下来。

她拿不准孟时的态度。

半个多月前,孟时原本要嫁给赵喜荣,但他中途看上知府家的侄女,为了悔婚散布谣言,破坏孟时的名声。

也正因此,他家凭着寒酸的聘礼娶到了孟时。

嫁过来第二天,这姑娘就不堪受辱轻生了,虽然救了回来,现在也一切都好,庄氏却是拿不准重提男女之事会否又刺激到她。

成婚半月有余,新郎却仍跟亲妈同房,外头难听的话不少,庄氏一个寡妇早已放下了自己的名声,可是这对孟时和顾迟秋总归不好。

她正举棋不定,孟时突然放下了筷子。

“我吃饱了。”孟时道,“娘,家里的面粉和葱还有多少?”

确认顾迟秋没事后,她就在盘算这个,这两日葱油饼卖得很好,材料也用得飞快,他们尚没有稳定的供应链,孟时觉得宜早不宜迟,这件事该提上日程了。

“按这两天的速度,大约还能再维持一天半。”庄氏估算着道。

明天的任务额是1500文,有了工坊区的订单后几乎能确定肯定会超,剩下的材料估计明天就会用完。

“不够,明日需要的材料会比今日更多,最迟后日,我们需要更多面粉和葱,油也要买了。”孟时还未说话,顾迟秋却率先发言了。

顾迟秋记得明日工坊区的所有订单,根据之前孟时跟他说过的消耗速度和采购量,他很快得出了精准的结论。

“这么快?”庄氏惊讶。

孟时虽然不记得确切数字,但凭经验她赞同顾迟秋的判断。

“这,”庄氏有点犯难,“你们这两天辛苦了,要不后日先休息一天?咱们刚好用来采买。”

她话音刚落,却不想孟时和顾迟秋同时出声。

“不行。”

“不妥。”

庄氏一愣。

她倒不生气,反而惊讶于两人的默契,甚至——

有点惊喜。

孟时紧接着解释道:“我们连续两日出摊,镇上的人已经知道我们了,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每天准点开卖,让顾客养成来我们这里消费的习惯,如此有利于培养稳定的客源。”

顾迟秋颔首,赞同孟时的说法,又补充道:“况且今日我们已经接到了预定单,明天必然还有,后日即使不出摊,也得出货。”

庄氏又愣了,已经有人预定了?

这实在出乎她的意料。

她没有跟去过,只知道孟时和顾迟秋的生意不错,准备的面团都卖完了,却不知道他们竟然已经能接到预定!

这让她更加重视起孟时的话。

“你们在家歇着,这事我来办。”庄氏道,她甚少用这样肯定的语气说话,“这边家家户户都种小麦,虽然大头已经被粮商收走,但肯定有余额,我到处去问问。葱原是小瓦村的,四娘把那人名字给我,我去一趟就是。”

庄氏的思路很简单,孟时和顾迟秋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如果回家还得到处去采买,那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所以作为留守在家的人,采买的事自然应该由她负责。

孟时有点犹豫,毕竟庄氏的性子不像是会讨价还价的,但见她这样积极,又不好拒绝。

两难之间,还是顾迟秋率先道:“娘,记得讲价。”

庄氏又是一愣,遂想起自己一贯的性子,脸上一热,但她很快给自己鼓劲,孟时和顾迟秋这样努力,她也不能拖后腿:“放心,价钱和品相我都会严格把关的。”

“嗯,”顾迟秋点头,“若是觉得不妥又讲不下来,先敷衍拖着,回来咱们一起商量。”

“没问题。”庄氏道。

孟时瞧瞧庄氏,又瞄两眼顾迟秋。

这场面,怎么好像庄氏才是那个孩子。

未时刚过,庄氏收拾了一下灶间,把两人赶去休息,自己就出门了。

大约小半个时辰后,有人敲响了顾家的柴门。

“你们这儿是不是收小麦?要磨成粉不?”一个汉子在外头扯着嗓子喊道。

孟时和顾迟秋闻声开门,一汉子拉着一辆骡车,上头有三个大麻袋,都有足够把人装进去沉江那么大。

“一姓庄的妇人跟我谈过价钱,让我送这儿来。”那汉子道,“要看看货么?都是自家种的,好东西。”

说着他打开一个大麻袋,里头金黄的麦穗滚落,一阵麦香扑鼻。

第22章 瓜瓜瓜瓜

孟时抓起一支麦穗,将麦粒撸下来,在手里搓开,尝了尝。

虽已经收割两月有余,但刚刚剥壳的麦子仍泛着一股清甜香气,跟前世在城市里买到的面粉不可同日而语。

她又检查了另外两袋,这人拉来的麦子过来都是好的。

“庄婶子是你娘?她挑东西可真仔细,我这麦子她都看过了的。”拉麦子来的汉子道。

“她是我婆婆。”孟时道,拍拍手里的麦壳,“这些多少钱?”

“你婆婆?有福气啊,小娘子。”汉子翘起大拇指,随后报了个价。

他的价钱公道,想是跟庄氏已经谈过了,孟时意思意思让对方抹了个零,爽快收下了三大袋麦子。

“大哥,以后还有麦子咱家也收的。”孟时在他临走前补充道。

“好嘞!”那大汉挥挥手,留下麦子拉车走了。

后头又来了两波,不过货都不多,一袋半袋的,磨成精白面就更少了。

这附近春小麦的收获约在大暑前后,收获时便会有粮商来收,所以现在各家手里的大多是当时留下来准备自家吃的,多少会有余量,只是不多。

胜在这里家家户户种小麦,庄氏出去跑一趟,他们顾家收小麦的消息自然流传开来,往后在家坐着,大约就能收到不少。

把收来的麦子先在院子里暂放。

这些都是没有脱壳的,之后要脱壳然后磨粉,她瞧了眼顾迟秋,他俩在农活上都是生手,看来得一起弄,要不然来不及。

西家村条件不错,有脱谷机的人家不少,现在也不是忙碌的时候,到时去借就是了。

主要还是费时间人力,虽然有脱谷机和磨坊,但跟现代自动化机械不同,都是人力驱动的。

也不知道可靠的工人哪里能找,得多少钱。

对请工人这件事孟时还是比较犹豫,毕竟他们刚刚起步,钱不多,规模小,自己做是最划算的,请人风险就比较大了。

“有人吗?”

正想着,外头又来人了。

门开着,孟时走近一瞧,哟,这不是崔六娘?旁边的似乎就是她老公,黄大娘的大儿子,黄大郎。

“有的有的,是黄大郎和六娘呀?快进来。”孟时笑靥如花地迎了上去,同时打开直播。

黄大郎和崔六娘也是来卖小麦的,他们带来了五大麻袋。

黄大郎是个老实人,客客气气地给孟时看他的麦子,崔六娘则一脸不高兴,站在旁边也不说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