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钱直播,在线吃瓜(73)

作者:译之 阅读记录

他们昨天去孟时那里要钱无果,现在孟老爹竟然把家里仅剩的一笔束脩也给了孟三郎,孟二嫂低头做饭,暗自咬牙。

*

孟三嫂来孟时家的时候,直播间也开着,孟时的粉丝们围观了他们谈话的全程,为了孟三嫂的事情刷屏争论了很久,听说还吵到了平台的其他板块上。

为了缓解大家吃瓜的热情,孟时跟小七申请了特别权限,在孟家设立了一个新的限时摄像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直播间转播孟家的视角。

孟时没有盯着,不过直播间里大部分人都跑去看了。

孟三嫂哭求孟老爹的时候,直播间里面骂声一片,都觉得三嫂太软弱了,这时候就应该提着锄头去找二郎一家的麻烦,哭哭啼啼的怎么能行?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被疯狂打脸,孟老爹极限输出二郎一家,不仅把束脩的权利剥夺了,还直接判了个以后不许读书,就连孟二嫂也被连坐,往后得替怀孕的孟三嫂干活,直播间的粉丝们看得心潮澎湃,直呼过瘾。

孟时没有看,但直播间的打赏不断,比她勤勤恳恳直播做生意十天半个月还多,果然吃瓜才是第一生产力。

直播间吃瓜的同时,孟时则开始集中家里的钱财。

顾迟秋跟倪大嫂子签下了长期的租约,他们的改建计划可以开始了。

留下了做生意需要周转的资金后,孟时把存票、交子和现钱集中起来,跟庄氏一起一样样累加,最后七七八八的竟然有近七十贯钱。

庄氏捧着一把铜钱,不敢相信孟时报出来的数字。

一个多月前的他们,可是连七百文的租金都要七拼八凑才能凑满,现在竟然能直接拿出七十贯,也就是七万文的巨款!

庄氏眼前一花,差点晕过去。

“我和迟秋商量过,毕竟要住上十年的,还是得把住的舒服放在首位,我们打算把院子整体翻修一遍,加盖一个东屋,灶间和茅房都重新规划,西屋和正屋也加大,屋顶和墙全部重新弄,再打一套新的家具。”孟时侃侃而谈。

庄氏终于平复下自己的心情,道:“这差不多是推倒重建了?”

“差不多。”孟时点头,“倪大嫂子说好了不涨租,推倒重建也行的。”

十年的时间可是很长的,其实孟时还想着如果倪大嫂子愿意卖,他们就直接把这块地买下来。

“这大约得多少钱?”庄氏问,她还从来没有参与过建房子这样的大工程。

“约莫二三十贯吧。”孟时说,其实普通人家建个类似他们现在住的小院子最多十来贯,节省一点,都自家人来干的话可能五贯钱都不要,他们打算用好料好人工,这才要花二三十贯。

孟时和顾迟秋的态度都是要住十年呢,管它是不是自己的地盘,钱该花就花。

庄氏听着却有点打退堂鼓,提醒孟时道:“就算住十年,那也是别人的地,咱是不是省着一点?也许往后也能自己买一块地?”

庄氏的思路很对,地方当然是自己的更好。

但整个山阳道丘陵多,少数平原上人口密集,翠县这一带的耕地都已经有主了,能建房子又交通相对方便的地更加稀少,自己满意的就更难了。

租地建房不是个最好的主意,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最实际也是花费人力物力最少的。

长远来看,甭管划不划算,只要生意做得好,有得赚,地和房子总会有的。

孟时把这些跟庄氏说了,庄氏点点头,又有些惋惜道:“辛苦你了,要是迟秋的父亲还在,哪至于为一套房子发愁。”

庄氏很少提起夫家,孟时对顾家的认知仅限于原著中的寥寥数笔。

她难得提到,孟时想追问,但蔡阿蛮刚好进来拿东西,便只好作罢。

家里的改建计划正式开始,图纸由顾迟秋亲自设计,孟时也出了不少主意,他们打算把小院子设计成前店后家的模式,往后的生意就以这里为主要据点了。

因为还有生意要做,改建不适合大开大合的做法,他们计划一间一间局部调整,整体工程时间会被拖长,约莫要做到年底了。

新的东屋先建,院子的东侧被围了起来,顾迟秋监工,经常在东面待着,阮二蛋近日仿佛从阴霾里走了出来,很积极地跟着顾迟秋打下手。

蔡阿蛮主要负责跟孟时一起做生意,他小小年纪就八面玲珑,为人处事颇有方法,许多需要跟外头交涉的事情孟时也渐渐放手给了他做。

外头跑多了,蔡阿蛮对村里的动向了如指掌。

孟家的限时摄像头在孟老爹教训完孟二郎后就被系统撤下,后续报道几乎是通过蔡阿蛮完成的。

孟三郎的束脩缴纳后,他重新回到了以往上午读书,下午种田的生活,挥锄头的时候也不忘了背课文。

孟二郎则每天拉着一张脸,在他爹的高压下不情不愿地去种地。

孟三郎尝试过修复兄弟关系,但两人差点又打起来,最后只好作罢,专心读书。

村里面注意到了孟家的变化,聚在一起不免议论,蔡阿蛮听到以后精简整理报告给孟时,遇到有趣的还要表演一番。

孟时其实不在意,不过直播间听得津津有味,以至于蔡阿蛮产生了某种孟时非常爱听的错觉,就算不出门也要出去遛个弯,然后给孟时汇报吃到的瓜。

这番举动颇有曾经顾迟秋的风范,让孟时哭笑不得。

“……都说孟三嫂往后有福了。”这天傍晚,蔡阿蛮给孟时报告完了在磨坊听到的言论。

孟时一边收拾前头的摊子,一边问:“听了这么多,你怎么看?”

蔡阿蛮也在帮忙,把手上的活处理完,静了片刻道:“不长久。”

两人一起把东西放回院内,确认了周围没有外人,蔡阿蛮才又接着道:“虽然现在孟三郎得到了束脩,可以回去继续上学,孟二郎也扛起了种地的大任,但他们心里都有怨气,当前的平衡是建立在孟老爹粗暴的棍棒下的。”

孟时表面不动声色,暗自赞叹。

不愧是有宰辅之才的未来栋梁,才八岁就能看出这些。

蔡阿蛮没有注意到孟时的反应,他专心思索着,继续说道:“孟三郎被哥哥打了,孟二郎失去了束脩,两人对对方都有怨,孟老爹作为家长,应该疏通,可他没有。孟阿娘也可以做,不过她习惯了在家里不发话,不做主,所以兄弟俩的嫌隙怕是要一直存在了。”

蔡阿蛮颇有点老气横秋的摇摇头:“人心不齐,家迟早要散。”

他感叹完,沉浸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孟时还在旁边,而自己谈论的正是他的娘家人。

从来镇定的蔡阿蛮心里一慌,连忙补救道:“但孟三郎不是记仇的人,他们的关系肯定会好转的。”

孟时扑哧笑了出来,撸了把蔡阿蛮因为忙碌翘起了一根呆毛的头发:“说得挺深刻,有点东西。”

“嫂子不生气吗?”蔡阿蛮问。

“你说得是对的,有什么好生气?”孟时道。

蔡阿蛮黑黝黝的眼睛看了她片刻,最后道:“顾大哥有点担心你,孟家的事闹得全村皆知,他怕你伤心。”

孟时揉小孩头发的手停了下来,愣怔。

顾迟秋没跟她说过。

院子东侧,围起来的区域后,顾迟秋正忙着跟工人解释他图纸上的构想。

他从没提起这件事。

“他跟你说的?”孟时问。

蔡阿蛮笑道:“顾大哥让我把外头听到的关于孟家的事情跟嫂子多说说,他说许多都担心忧虑来源于未知事情的全貌,若知道了,以嫂子的才智自然懂得该如何做,担心忧虑自然就没有了。”

这种思路,倒是挺不一样的。

太阳几乎落尽,最后一缕光从西面的地平线射来,刚好照在顾迟秋侧对着的脸上。

夕阳余韵,将他漂亮得有些锋利脸照得柔和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