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前夫的家养狗(9)

作者:一七令 阅读记录

安嬷嬷也知道长公主爱女心切,不等她问,便主动走了过去,轻声道:“殿下,那对父女已经被审了一遍,并没有什么问题,冲撞了咱们的马车也只是意外。”

“意外?”长公主冷笑一声,“我可不管这么多,伤了我儿的,通通得死。”

安嬷嬷犹豫了一会儿,且先下去。

沈邑觑着长公主的脸色,也跟着安嬷嬷一道出去了,只在出了房门之后才道:“审完便将人给放了吧,他们也得了教训,切莫伤及性命,平白给元娘添了杀孽。”

这事安嬷嬷如何不清楚呢,只是长公主有了交代。

沈邑便道:“那你且先将人看住,回头我再劝劝她。”

这事安嬷嬷自然应下。

她知道长公主不是一个弑杀之人,今儿口不择言也多是因为担心姑娘,等侯爷多劝劝殿下几句,想是殿下自己便能想通了。终究是两条人命呢,还是两个良民。殿下素日里小心谨慎,可没对外人动过手。

安嬷嬷才离开,外头忽地又来了个小厮。

沈邑见他脚步匆忙地赶来,蹙眉道:“怎么了?”

“回侯爷的话,外头来了一位孙大夫,说是卫国公请过来给姑娘看病的。”

第7章 重生

“哪个孙大夫?”

小厮忙道:“就是那位神医,孙思义孙大夫。”

说起孙思义,大魏上下还没有人不知道的,其人医术高超,素有生死人肉白骨的医圣之称。便是当今皇上,也对其多有礼遇,几次想请孙大夫入宫坐镇太医院,只可惜孙大夫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不图名利,更不愿久留皇宫。

沈邑神色一转,连道:“快请孙大夫进来。”

小厮得令,遂赶紧转身回去请人。

沈邑整理了一下仪容,想到屋子里的妻子,再次反身进去,将这个消息告诉长公主。长公主听到这事之后也是喜不自禁:“当真是那位孙大夫?”

“既是卫国公请过来的,想必做不了假。”只是不知道,楚慎究竟从何处结识了这位孙大夫了,竟然还劳烦他亲自来了长公主府。

“楚慎这孩子,果然还是不错的。”

“再不错,如今也与元娘没甚干系了。”沈邑泼了一盆凉水。

当初圣旨赐婚的时候,沈邑对这门亲事还是十分看好的。他对楚慎倒也是印象不错,虽说比元娘大了些,不过才德兼备,是个少有的能托付终生之人。不过后来元娘闹了这么一出,两家也只能断了来往了。对上卫国公府,他们这边本就理亏。且今儿这一回过后,他们沈家又欠了楚慎一次。

不多时,孙大夫被丫鬟领着从外头进来。孙大夫年过六十,须发已白,不过瞧着精神矍铄,并不显老态,很有一番仙风道骨的感觉。

沈邑并长公主连忙迎上去。

孙大夫是知道这两人身份的,正要作礼,便被沈邑一把扶住:“孙大夫不必多礼,烦请先进去看看我家小女。”

孙思义来时便知道这回所看的病人,当下也没有推脱,直接走进里间。

沈邑和长公主紧紧跟在后面。

里头只守着两个丫鬟。沈元娘躺在床上,散着头发,双目紧闭。晕倒之前是什么模样,如今还是什么模样,像是熟睡了一般,气若游丝,不见丝毫动静,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的活泼灵动。

孙思义坐在边上认真瞧了一会儿,又掀开沈元娘的眼皮看了看方才开始诊脉。

沈邑原本不担心的,可眼下看到孙思义瞧得这样认真,又不禁开始担心起来——莫不是他们家元娘当真有什么不好?夫妻俩站在一块儿,一时间都是心中惴惴。

孙思义看得越久,两人的心便揪得越厉害。长公主不必沈邑能端得住,待见到孙思义蹙起眉头,一脸凝重的时候,长公主便慌忙出声:“孙大夫,我女儿如何了?”

孙思义没有说话。

沈邑安抚妻子道:“再等等,孙大夫还在切脉。”

长公主心头急地像是火烧似的,但是丈夫说的也对,人家大夫还在把脉,她便是再急也不能打扰。真打断了大夫,最后耽误的还不是她们元娘?长公主等了许久,才见孙大夫终于收回了手。只是他也没有立刻说什么,反而问起了沈元娘平日里的生活习性。

沈邑听到他问起这个,心一沉,当即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长公主惦记着女儿,孙大夫问什么她便说什么了:“从来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今儿是头一次,明明只是额头受伤了,也不是多重的伤,可就是昏睡不起,这都快一整天了。”

“她平日里也没有别的什么习惯,只是有些畏寒怕热。”

“畏寒怕热?”孙大夫想了想沈元娘的脉象,“县主并非寒厥。”

“那可究竟是什么原因?”长公主急了。

孙思义缓缓道:“县主的脉象,应当是厥症里头的昏厥。”

“要紧么?”

“可轻可重,轻则几日复苏,不至危笃;重则神昏不语,阴阳隔绝。”

夫妻俩被这话吓地脸都白了,长公主踉跄了一下,得亏沈邑扶着才没有倒。她知道女儿这回怕是出了事儿,只是没想到这事,竟然这般严重。

“怎么会呢,她平日里身子都是极好的,便是有什么小病小灾,不过一日便也能好了。这回出门也只是碰到了头,怎么会严重到这个份儿上了呢?”

孙大夫闻言,便知道这夫妻俩只听到了后半句:“县主如今的情况轻重暂且不知,还需来日细细观察,若症状较轻,不日便能平安醒来。”

长公主攥紧手心:“若是重呢?”

孙大夫沉默了一瞬,而后道:“老夫毕竟竭尽所能,力保县主安然无恙。”

长公主呼吸一重,当即上前附身行礼:“如此,劳烦孙大夫了。”

孙大夫忙道不敢,沈邑也上前扶着妻子,细声安慰。

他不比长公主好受多少。原本沈邑只以为女儿睡着了,根本没往别处想,如今听孙思义这般说来,才知道个中凶险。虽有孙大夫保证在先,可沈邑也知道于生死一事上,倘若老天不庇佑,再多的保证也终究只能是徒劳。

如今只盼着元娘福大命大,能躺过这一关了。

再有便是卫国公府。不论楚慎是何目的,如今对元娘又是什么心思,他们长公主府和宣城侯府,可算是有愧于他了。

孙大夫行医多年,什么疑难杂症没有看过。安抚了长公主并宣城侯的情绪之后,又给沈元娘写了两道药方子,交代底下的人按着这上头所写去取药,每日三服,不可中断。

底下人当即拿着药方走了。

孙大夫又被长公主拉着问了好些话,句句不离沈元娘的情况,弄得最后连孙大夫也疲于应对了。还是沈邑看出了孙大夫的无奈,这才哄得长公主先回去休息,他自己亲自送孙大夫出府。

直到出了长公主府,孙大夫才上舒了一口气,走上了正门前头停的那辆马车。

才进去,便看到里头早就坐着的卫国公。

楚慎看到孙大夫出来,声音干涩:“如何了?”

孙大夫摇了摇头。

楚慎眼中一暗。

“瞧着只是昏厥,实则怕是离魂之症。”孙大夫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也有些怪异荒诞,不能为人所说的病症。

平阳县主的这病状,便同他二十年前看到的一起离魂症的病人十分相似。

孙大夫瞧了一眼楚慎阴郁的脸色,暗道卫国公对这位平阳县主还真是上心至极。他虽不理解,却还是解释了一句用以宽慰楚慎:“这病症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起码并没有生命之危,好生调理,也是能醒过来的。只是醒来的时间不定罢了。”

楚慎捏着拳头,抑制了半晌才同孙大夫道:“多谢孙老了。”

“应当的。”孙大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他这条命都是卫国公救的,如今能替恩人做点事,也算是报恩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