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千金(13)

作者:春未绿 阅读记录

“你看你这次为家里立了多大功啊,章员外昨儿就把收的桑叶送来,清明前后就可以安排四眠蚕了。章员外出人出力,岂不是省了请短工的钱,怎么不能好好庆祝呢?”冯氏挽着杜宏琛的胳膊,很是赞赏。

鸿宾楼热闹的紧,爹和她都怕点菜,娘却道:“成婚前,我每次只要卖一批布,就必定和家人来一次。相公,你是读书人,常常要出来交际,这些地方可不能陌生。”

若薇想娘喜欢赚钱,却也舍得花钱,今年绢一匹值当一两一钱,娘怎么着也赚了五两在手里,若薇也松了一口气。鸿宾楼的特色菜是爆炒脆鳝,香煎小黄鱼,索性冯氏两道都点,若薇点了一道桂花糖莲藕,杜宏琛则点了一道鱼羹。

鳝鱼的酸辣味儿,让人口齿生津,食指大动,若薇都吃了一整碗饭。

忽然一道不怀好意的男声传来:“明卿兄,你也在此吃饭啊?”

若薇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是个二十五六岁,身材微胖的男子,他右手还提着一只鸟笼,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还扫视了冯氏和若薇一眼:“还带着你娘和你女儿一起出来了。”

把冯氏说成杜宏琛的娘!

“彭七,你胡说什么,这是内子。”杜宏琛已经动怒了。

彭七这才假意道歉:“哎呀,小弟这厢赔礼了,还真不知道这是尊夫人。你这人风度翩翩,人才出众,我以为你妻也是……”

冯氏却低垂着头,神情有些低落,若薇把小手放在娘的手背上,以示安慰。她知道娘其实是自卑的,她的自卑在于她外貌上,甚至因为常年织布胳膊变粗不说还有点变形,所以她一直用其他方面弥补不足。

可是自己和爹爹能生活的这么好,都是靠娘。

若薇心想她一定要帮娘!帮娘减肥,她在美的方面可是比别人心得都多。

再看那彭七见杜宏琛动怒,脚底抹油一溜烟跑了,杜宏琛着急的对冯氏道:“娘子,你别介意,这彭七原本在学里就和我不睦,他读书不成,读到现在连县试都过不了,后来见我中了秀才,很是嫉妒,他是故意这般说的。”

冯氏虽然有些难过,但还是通情达理:“我知道的,你不用解释这么多。”

若薇看了看爹娘,她很清楚爹非常爱娘,甚至很崇拜娘,因为娘识字伶俐又能干,待他更是没话说,所以他对娘很好。而娘呢,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也有些外貌上的自卑,她得益于自己能够赚钱供丈夫,也希望丈夫能出人头地,但又怕丈夫日后见的世面会更多,她现在的这些优势派不上用场了。

世上多少人能够共苦,并不能同甘,娘平生最心高气傲,更不会伏低做小讨好别人。

这件事情若薇悄悄告诉冯太太了,冯太太就叹道:“我们家就你娘是这样的,我明明足月生的她,但她却瘦的跟皮老鼠似的,看着就有不足之症,所以我和你外祖父就在她小时候每日熬骨头汤给她喝,只她小时候也只是生的结实些。后来也是我们害了她,家里突然欠债,她不得不日以继夜的织布,晚上饿了还要宵夜或者吃零嘴,成日还坐着不能起身。后来嫁给你爹,她也没有一日是停过,之前我记得她待嫁那段时候,什么都不用做,就那几个月就瘦了快二十斤,好些人说她生的像菩萨一样。”

冯太太因为娘的事情要回老家还愿一趟,若薇见冯氏一切如常,知晓娘心智坚韧,她只能等娘生下孩子之后再说减肥的事情。

而爹爹似乎对娘更体贴了,就是出去教章员外的儿子读书,也是早起把饭做好,让娘在锅里热一热就成了,晚上更是回来隔三差五的煲鸡汤。

过了四五日,小翠过来教若薇学刺绣时,也和冯氏聊起八卦:“杜夫人,您是不知道啊,最近有人卖私盐被抓了,打了一百棍子,还说要徒一年呢,我看他恐怕连命都会没了。”

其实卖私盐被抓到很严重,但老百姓买私盐的也不少,白净、细腻,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杜家还好,一共就两个大人一个孩子,一罐盐都能用大半年,倒是从没买过。

冯氏惊讶:“这可真是的,是谁被抓了?”

小翠挠了挠头:“是个姓彭的,人家都叫他彭七,穿的倒是人模狗样的,哪里知晓做这等勾当。”

冯氏“哦”了一声,若有所思。而若薇也似乎想到了什么,等她爹回来,爹依旧是一回来就钻去厨房烧菜,很快就做了两个菜一个汤,一幅“煮夫”的模样对娘道:“映雪,丝瓜鸡蛋汤,来,喝一碗。”

完全一幅温文尔雅,人畜无害的模样。

若薇埋头吃着饭,心道爹的手段真的是够狠的。

第12章 节礼

冯太太这么回去一趟,在镇上歇脚时,正好碰到杜二伯了,杜二伯连忙上前打招呼,冯太太听说了罗氏在分家时上蹿下跳,实在是深恨,如今见了杜二伯,只是淡淡的。

反而杜二伯这个人,一贯重视手足,倒是问起冯太太关于弟弟一家的状况。

冯太太见罗氏掀帘子走出来,就灵机一动道:“好着呢,我那女婿近来找了一份营生,教城中富户章员外的儿子读书,偏巧我女儿也有了身子,如今正好坐稳了胎,我老婆子还说若是在村里,总有你这个伯哥在,还去看别的什么大夫,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自从上次罗氏在分家上帮了闵氏的忙之后,闵氏和杜大伯一起拉着杜二伯说了许多,什么罗家老爷子临终把女儿托付给杜家,不能辜负人家,又说做豆腐的现在只图人,到时候进门就不一样闹的家宅不宁云云,让杜二伯打消了念头。

才刚轻松几天,没想到对头冯氏居然有了身孕。

她急忙上前问道:“亲家太太,弟妹这么快就怀上了?”

冯太太笑道:“哪有这么快,她都进门六年多了。”说完,话语又急转直下:“若是早点来倒好了,不过早些时候杜女婿在府学,要不然也不会分家才分了那么几亩地。”

罗氏和四弟妹王氏不同之处在于,她知道道理,只是她更有私心,而王氏是个糊涂人。所以,听到分家,她表情不自然。

冯太太见目的达到,也就不刺激她了,毕竟她不是个刻薄人,只是罗氏太过分了,所以笑道:“说起来我们还得赶路,就先走一步了。”

杜二伯有心想包些补品过去,但见罗氏一声不吭,到底不敢擅做主张,只陪着笑,冯太太看着杜二伯也可怜。

自家女婿读书虽然全仰仗女儿,可人家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哪像这个罗氏光搜刮男人的钱有什么用,只知道厉害,在男人眼里越发面目可憎。

摇摇头,冯太太转身就回府城。

春去秋来,若薇也六岁了,她是在紫薇花开的最盛的八月出生的,过完生辰,就是中秋节了。娘这几个月有身孕,以前每日能织一匹,现下两日织一匹布,但织绢是家中一处大的进项,有时候一匹布比银钱还好使。

“到了九月,棉花摘了,今年就全部拿来纺线了,不做棉衣了。”冯氏道。

孩子出生家中不知晓又要耗费多少银钱,冯氏自己还得坐月子,又一个月不能下地做事,所以只好俭省些。

若薇自然可以,以前娘每年都给她做两身袄,且都做的大一些,都能穿。杜宏琛也不必说,去年过年冯氏给他做了一身家常袄,来府城之后,章家许诺给他做两身衣裳。

衣袄可以穿旧,但节礼要准备好,若薇歪着头听冯氏在算:“往年我不在这里,难为相公你一个人,怕是也没有准备什么,今年咱们得送厚些。你府学教谕那里,彩绢我封了两端,两篓时鲜果子,一盒月饼,一盒杂色糕点,两只汤鸡,一小坛酒。旁的你同窗、章富户还有我娘家俱一盒时兴月饼就成。你看如何?”

若薇见冯氏包了两端绢,一种绢是熟绢,据说爹的那位教谕最爱作画,熟绢作画最好,另一种是提花绢,颜色鲜亮,适合裁剪做衣裳。

上一篇:穿成前夫的家养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