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25)

窦昭只有一个舅舅,大母亲八岁。母亲是遗腹子,外祖母在母亲十岁的时候病逝,母亲跟着哥哥、嫂嫂长大。外祖母在世的时侯,带着两个孩子度日虽不愁吃穿,却怕丁赋和泼皮上门闹事。那个时候窦家已富贵起来,外祖母因而常带了两个孩子来窦家串门,本就是姻亲,窦家又以宽厚立家,两家越发地亲近,舅舅赵思从小在窦家族学里读书,和窦世英、窦文昌、窦玉昌、窦华昌叔侄关系都非常的好。父母的婚事也就这样毫无波澜地定了下来。

听二太夫人提起已逝的父母,母亲扑在二太夫人怀里哭了起来。

六伯父比父亲大四岁,两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考取了生员,又一起参加乡试落第,此时正在家闭门读书。见母亲哭得伤心,不免有些尴尬,小声道:“要不,我们还是到小叔的书房里坐?有些话,我们这些做叔伯的听了也不大好!”

二太夫人一眼瞪过去,成声道:“你和万元一起去的京都,这件事你知不知道?”

六伯父吓得一缩,忙道:“不关我的事,不关我的事!要不是您让我早点回来,万元怎么会出惹出这样的麻烦来?”他小声嘀咕着,语气带着几分不以为然。

二太夫人气得半晌没说出话来。

六伯父窦世横是二太夫人的老来子,他出生的时候几个兄弟举业上都已有所成就,二太夫人因此对他不像其他几个儿子那样的严厉,正好父亲是独生子,祖父面上严厉,实则溺爱,从兄弟间,两人来往最密切。窦昭记得,父亲搬到京都后,还专给六伯父留了个小院子,六伯父每次进京都宿在父亲那里。两人后来又一起在翰林院任职。父亲擅讲《周易》,六伯父擅讲《左传》,翰林院的人戏称他们为“窦氏双杰”。

母亲一愣。

明白二太夫人这是要帮着六伯父消除嫌疑的,客气地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万元自己起了心,六伯父就是寸步不离又有什么用?”

二太夫人脸色微霁,喝斥六伯父:“还不谢谢你弟妹!”

六伯父给母亲行了个礼。

母亲忙着还礼。

窦昭的眼睛闪了闪。

六伯父既然没有句道歉的话,也没有句安慰的话,可见他是站在父亲那一边的。

二太夫人可能也意识到了,起身招呼大家:“我们到后面的小厅坐吧!”

把厅堂留给家中的男子。

大家自然没有异议。

母亲和三伯父扶了二太夫人起身,有小厮跑了进来:“老太爷,济宁侯的管事投了拜贴,说他们侯夫人和我们家七奶奶是姻亲,这次回乡省亲,特来拜会。”

众人愕然。

窦昭更是诧惊。

济宁侯侯夫人,不就是婆婆吗?

婆婆怎么也出来凑热闹了?

“是西留乡的田家姐姐。”母亲欢喜地向众人解释道,“他们家和我们家是卞京旧识,祖上也曾结过亲。只是田伯父官运享通,田姐姐嫁到了京都的济宁侯府,我们两人这才少了来往。没想到她会来看我!”说完,朝祖父望去。

既然有远客来,儿子的事只好先放一放了。

祖父想了想,让那小厮请济宁侯府的管事进来。

济宁侯的管事递上拜匣,客气一番,知道济宁侯夫人行程很紧,定下明天早上巳初来访。

母亲也不管厅堂那边的事,指使着俞嬷嬷打扫尘土,陈设房间,拟定菜单。

窦昭一个人坐在炕上掰指头。

不知道魏廷瑜会不会跟着来?

婆婆说他们小时候见过,难道就是这次?

思忖中,她看见三伯母匆匆走了进来。

她喊妥娘:“抱我,去母亲那里!”

妥娘喜极:“四小姐,您会说话了!”

窦昭愣住,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吩咐她:“快,赶在三伯母,前面进门。”

“好!”妥娘高高兴兴地应着,抱她去了母亲那里,“七奶奶大喜,四小姐会说话了!”

“哦!”母亲笑着逗窦昭,“说几句给我听听?”

窦昭大大方方地道:“我要去舅舅家,玩!”

母亲呵呵地笑。

窦昭也笑。

到底不是亲兄弟,二太夫人虽然帮着母亲,却更急于让儿子撇清。

这个舅舅到底怎样,总要试一试才行。

三伯母这时进了门,妥娘避了出去,窦昭依旧坐在炕上。三伯母捏着窦昭的小手,低声对母亲道:“问清楚了,都说‘发乎于情,止乎于理’。”

母亲嗤之以鼻。

三伯母嗔笑:“你管他们是真是假!他们这样说了,我们就这样信。既然彼此清清白白的,等王家来的人来了,我们把她交给王家的人就行了。”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