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338)

他想了想,毅然地道:“这件事,得告诉祖父他老人家,请他老人家帮着拿个主意。”又道,“现在见明不过是在心里惦记着窦家四小姐,你就不要打糙惊蛇,别让他半夜三更地突然跑到真定去就行了。一切都等祖父拿定了主意再说。”

韩氏应是,服侍丈夫写了封信,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了体己的仆妇亲自送往宜兴。

纪咏知道子息被母亲叫去问话。

他身边的人三天两头就被人叫去问话。

纪咏自认为没有什么怕别人知道的,并不放在心上。把顺天府学宅子里的书都送给了窦政昌和窦德昌之后,他本想去大兴走一趟,但想到没几天之后就是廷试了,如果他廷试能取得个好名次,就可以指使纪家的管事帮自己办事了,自己这样没头苍蝇地乱跑一通,既辛苦,又打探不到什么消息,不如等到廷试放榜。遂搬回了玉桥胡同,把这十年的邸报都找了出来,又请教了伯父和父亲,揣摩上意,把廷试可能遇到的情况都琢磨了一遍。等到二月底会试结果出来,纪咏会试得了第四。

纪家的人再也掩饰不住喜悦,也无需再掩饰喜悦。

以纪咏的年纪,廷试就算发挥失常,也能点个探花。

纪咏却神色如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心里却嘀咕着:难道真被窦昭给猜中了不成?只能金殿传胪……

韩氏看着心急如焚。私下对丈夫道:“难道这样都不能给窦家四小姐一个交待不成?”惹得纪颀直瞪眼,忍不住斥责妻子:“你胡说些什么呢?”

第一百六十三章探花

韩氏知道自己说错了话,闹了个大红脸。

纪颀不想妻子尴尬,转移了话题:“祖父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韩氏自在了些,嘟呶道:“信才送出去了几天,哪有这么快!”

“那见明那里,你就要多多留心了。”纪颀嘱咐了几句,去了衙门。

韩氏想了想,去了纪令则那里。

正巧韩家的四少奶奶刘氏和韩家的十小姐韩素在纪令则那里做客。

一屋子的韩家人,气氛因此而显得格外的亲昵。

那刘氏是宜兴刘家的姑娘,嫁到了湖洲韩氏,自小就和韩氏相熟,见了面就拉着韩氏高声道着“恭喜”,接过丫鬟们的茶亲手奉上,亲亲热热地挨着韩氏坐了,寒暄了几句,就问起纪咏的婚事来:“……姑母也不能就这样放任着表弟的性子,该强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些。”

纪令则抿着嘴笑着和韩素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家的姑娘多,刘氏更是有两个嫡亲的妹妹没有出阁,其中一位还曾对过纪咏的对子,得到过纪家老太爷的赞赏。

韩氏正为纪咏和窦昭的事头痛着,闻言心中不悦,皱了皱眉道:“见明从小在老太爷屋里长大的,他的婚事,自然得由老太爷做主。我一个内宅妇人,不论是见识、眼光都不能与老太爷相提并论,这件事,我也就撒手不管,安安心心地等着做婆婆了!”

心里却想着,若是老太爷为了断了儿子的念想快刀斩乱麻地给儿子定下一门亲事,可千万不要是刘家的姑娘!不说别的,就凭着刘家姑娘这多嘴多舌的样子,儿子就肯定不会喜欢。

旋即生出几分遗憾来。

她本是想来打听打听窦家四小姐的事,刘氏在这里,看样子是问不成了!

韩氏耐着性子和刘氏寒暄。

纪咏则正在和窦启俊说话。

这次会试,窦启俊名落孙山。

“何必这样急着赶回去?”纪咏极力挽留窦启俊,“不如等廷试的结果出来,你也可以看看那些贡士的时文,对照之下,你也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欠缺。”又道,“我也有事要去趟真定,到时候我们一起回真定好了。”

纪氏已经在京都寓居,他还有什么事要去真定?

窦启俊很惊讶。

纪咏笑道:“四妹妹及笄,正逢着我大比,连份贺礼都没有送。廷试之后就要考庶吉士,到翰林院观政之后恐难有机会离开京都,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出去走走。”

他说得十分坦荡,大家又都知道窦昭已经定亲,窦启俊不疑有他,笑道:“你要溜出去玩,却拉了我垫背。算了,谁让你是我的长辈,我就吃点亏好了。”答应了和纪咏一起去真定。

纪咏十分的高兴,叫子上摆了桌席面,两人一边吃,一边说着这次会试,直到月上柳梢才散。

没几天,就到了三月初一。

纪咏换了件崭新的宝蓝色杭绸直裰,去了西苑。

一整天的廷试下来,纪咏果不其然被点了探花。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