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473)

窦明愕然。

王映雪将削好的梨子递给窦明,窦明心不在焉地接了过去,王映雪低头又挑了个梨子,一边削着梨子,一边道:“自从我知道你五伯父和你外祖父争夺阁老之位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窦家为了算计你外祖父,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蔡太太答应帮忙,我就猜着你五伯母多半已经知情,可就算是这样又如何?我还不是顺顺利利地把你嫁到了济宁侯府!他们难道还能休了我不成?

回真定就回真定,我早就不想呆在京都了。与其做个有名无实的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太太,还不如回乡下的田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你和窦昭都嫁了出去,你爹爹不可能就这样看着家业中断,不管你爹爹抬了谁做姨娘生了儿子,难道他还敢不认我这个嫡母不成?我有什么好怕的!”

王映雪说起来一副不以为意的口吻,可眉宇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不甘却暴露出她真实的想法。

窦明看着心中一酸,低下头去木然地吃着梨子。

王映雪见女儿不感兴趣,又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回真定了,以后很难再见到已经出阁的女儿,现在能见一次是一次,遂打住了话头,问窦明:“侯爷待你可好?”

窦明面孔微红,强做淡然地点了点头,简单地说了句“尚可”。

王映雪会意地笑了起来,眼角眉梢尽是褶子,看上去比外祖母的气色还差。

窦明不由侧过脸去。

※※※※※

若要做名臣,先要有名气。

入夏的时候,纪咏因伯父的推荐,得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余励的赏识,和余励及几个翰林院的大儒一起,编撰将由皇上作序刊行的《文华大训》。

翰林院的衙门虽然宽敞,却因年代久远,房前的槐树亭亭如盖,将整个厢房都笼罩其中,使得整个翰林院的厢房一年四季都阴森森的,透着股潮湿的味道,即使是这秋高气慡的季节也不例外。

写书自然是由那些大儒动笔,纪咏不过是帮着查找典藉,尽管如此,书成之后,他的名字还是会出现在卷首小小的角落里,这让翰林院里那些不知道熬了多少年的状元、榜眼、探花和庶吉士们又是羡慕又是妒忌。

蔡固元请同僚喝酒的时候就有意地撇下了纪咏。

“家乡知府的幕僚来京都办事,特意前来拜会。”他斜睨了一眼抱着一堆书从旁边走过的纪咏,大声地道,“盛情难却,只得勉为其难。诸位大人下衙之后若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不如和我一同去醉仙楼凑个热闹如何?”

醉仙楼,是京都有名的销金窟。

不免有人意动。

若是平时,纪咏为了恶心蔡固元也会装着听不懂的样子跟着前去,然后和蔡固元唇枪舌剑一番,直到把蔡固元气得说不出话来或是拂袖而去才会善罢甘休。

蔡固元就是摸清楚了纪咏的脾气,所以特意邀请了梁继芬的长子梁吾恩。

梁吾恩口吃,最不喜欢那些口齿过于伶俐,得理不饶人的人。而且梁吾恩的口吃是因为当年梁夫人为了给梁继芬凑赶考的银子没有及时给梁吾恩医治的原因,梁吾恩又是几个孩子里面读书最好的,梁吾恩虽然中了进士,却因口吃不能入仕,梁继芬因此对这个长子非常的内疚,家中事务都由这个长子做主,公务上的事,也常找长子商量,梁吾恩俨然是梁继芬的谋士。

梁继芬行事低调,做首辅的时间还不长,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可只要是知道这件事的,无不想办法走梁吾恩的路子,并且个个都能得偿所愿。

最重要的是,梁吾恩最大的喜好就是装作落魄的文士……

这次,他定要给纪咏好看!

想到这里,蔡固元的声音就更大了:“从前去醉仙楼,都是朋友请客,这次却是别人请客,酒喝在嘴里别有一番滋味,几位大人就不要同我客气了!”

一副吃白食的穷酸模样,也是纪咏瞧不起蔡固元的主要原因之一。

蔡固元算准了纪咏要上当。

谁知道纪咏却步履匆匆地和他擦肩而过,不仅没有搭他的话,而且面无表情,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他在说什么似的。

蔡固元的嘴巴半天也没有合拢。

纪咏心里却乱糟糟的。

自从三天前他被曾祖父叫到书房,被告知窦昭已经和英国公世子宋砚堂定亲之后,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人如玩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到现在也没有缓过气来。

窦昭要嫁的人,怎么会是宋砚堂?

他身世显赫,根本和他们不是一路人,怎么会突然和窦昭订了亲的?

窦昭,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当时跳起来就要去静安寺胡同问个究竟,却被曾祖父拦住了。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