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717)

就看见魏廷瑜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弟弟也心疼那失之交臂的银子吧?

都怪自己,小瞧了窦家,当初如果能仔细查查,未必就查不出这件事来,赶紧把婚事办了,现在窦昭已经是自己的弟媳妇了……

可这念头一闪而过,魏廷珍又立刻为自己开脱。

那王氏是个蛇蝎心肠的人,就算如此,她恐怕也有办法把窦明嫁过来,这事若说有错,王氏的过错最大。还有窦明,她要是不答应,谁还能把她强塞进花轿里去不成?

这么一想,魏廷珍不禁怨恨起窦明来,她安慰着母亲:“王家堂堂官宦人家,谁想到竟会养出这样的女儿来!要怪,就怪那王氏忒不要脸了,竟然巴巴地上赶着给人做妾!”

“不行!”田氏像没有听到魏廷珍的话似的,径直地掀了被子就要下c黄,“我得去请了法师给谷秋做几场法事,请她原谅我受人蒙骗……”

倒把自己当初对窦昭的婚事怎样的三心二意全都忘了。

“您别这样。”魏廷珍按住母亲,“这天寒地冻的,有什么事,您直管交待我们就是了。”说着,她朝魏廷瑜望去,却看见弟弟一个魂不守舍地站在那里,像魔障了似的。

她忙高声喊了声“佩瑾”。

“哦!”魏廷瑜回过神来,却转身高一脚低一脚地出了田氏的内室。

心急如焚等在外面的窦明迎上前来:“娘怎么样了?”

魏廷瑜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望着窦明。

脸还是那张脸,身段还是那个身段,可为什么此刻看来却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心动呢?

她到底是喜欢自己这个人?还是因为自己曾是窦昭的未婚夫呢?

魏廷瑜推开窦明,直直地走了出去。

第三百四十四章规矩

如果说仅仅因为魏廷瑜是窦昭的未婚夫,王映雪一说,窦明就会上赶着嫁给魏廷瑜,那是不可能的。窦明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还顺水推舟,一是看中了魏廷瑜的英俊潇洒,始终对她温和有礼,爱护有加;再则才是看中了他出身高门,家中人口简单,嫁过去了能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而魏廷瑜还就真如她所料,就算知道她易姐而嫁,也认下了这门亲事。婚后两人虽然时有口角,却是c黄头吵架c黄尾和,不乏新婚夫妻的浓情蜜意。可魏廷瑜却从来不曾像刚才,投向她的目光冷若冰霜,就像在看个陌生人一样。

窦明心里发慌,顾不得面子,当着满院子仆妇的面就追了过去。

“侯爷!”她拉住魏廷瑜的衣袖。

魏廷瑜却看也没看她一眼,甩开衣袖,走了出去。

窦明愣住。

她小时候先是跟着二太夫人,后来又跟着外祖母王许氏,然后在真定生活了几年,回到京都,又和母亲生活了几年,别的不敢说,察颜观色却是本能,不过是性子养得傲气倔强,轻易不能让她低头而已。

魏廷瑜的举动,让她本能地感觉到了危险。

她跟了上去。

魏廷瑜也不理她,径直进了小书院,“啪”地一声当着她的面关上了房门,差点撞着窦明的鼻子。

窦明怔了半晌,低声问道:“侯爷,到底出了什么事?就算是我的错,您也要跟我说一声,我才好改过啊。您这样一声不吭,我怎么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门内的魏廷瑜却坐在书案后面发呆。

他想起初次见到窦明时,她那灿烂的笑容。

当时他想,这小姑娘一派天真烂漫,比那春光还要明媚可爱。

窦家耕读传家,世代官宦,是北直隶屈指可数的高门大户,家里的姑娘理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就像窦昭,自己和她是正经的未婚夫妻,他也只在偶尔间才得见了一面。

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已经落入了窦明的彀中呢?

魏廷瑜心痛如绞。

他又想起那天窦昭把他叫到静安寺胡同,说相信他和窦明没有瓜葛……窦昭的目光如泉水般清澈……他最后却辜负了她……

魏廷瑜捂着脸,只觉得指间湿漉漉的。

那边魏廷珍见弟弟就这样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忙叫了贴身的嬷嬷跟过去,知道窦明说着软话在魏廷瑜的门外叩门,她冷冷地一笑,又因家里千头万绪都等她回去拿主意,她不好在娘家多耽搁,留下了贴身的金嬷嬷在娘家服侍田氏,并对田氏道:“出了这样的事,谁也不愿意。您就是想给那赵氏做法事,这眼看着要过年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有德行的高僧。我看,不如等过了元宵节,我再给您慢慢地寻间好点的寺庙,找位得道高僧,好好地做几场法事。您这几天先把身体养好,过年的时候,我还要带着您的外孙和外孙女来向您讨红包呢!”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