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751)

他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窦世横生怕他们误会,忙道:“你们别听他胡说!姚相那是当堪者当用,省的全是国库的银子,对亲戚朋友、同僚故旧却多有救济,为人很大方。记账,不过是他的习惯而已。至于说到出身,戴相家里倒是稍有几亩良田,供他读书出仕都没什么问题。反而是梁首辅,父亲早丧,靠着寡母帮人洗衣攒下几个钱才能交了束修,所以他虽然天资聪慧,但举业却一直不顺,断断续续,年过三旬才中举。之后又做了几年清贵的翰林,好不容易入了阁,先是被曾贻芬压着,后又被叶世培压着,像个傀儡似的没声没息。掌权之后,从前欠的人情要还,亲戚朋友要养,百年之后儿孙的出路要铺,由不得他不重视金银之物。”

像梁继芬这样的读书人很多。

窦世横说着,颇有些唏嘘。

窦世英却不以为然,道:“他爱金银之物,也是人之常情。可我就是看不惯他又要银子又装清高的样子,每次见到姚相都像姚相差他几百两银子似的,甚至看到那些新晋的士子里家境优越些的就觉得人家要么是用银子拼出来的,要么是靠了祖上的余荫,没有几个是真才实学,不免有些过了。”

这一点,显然窦世横也没有办法否认。

他沉默未语。

宋墨却在心里摇头。

这话题偏得,都快找不着北了。

“看样子这内阁大臣也一样是个普通人。”他只得笑着把话题又重新拉了回来,“几位内阁大臣中,沐相的家境也算是比较富裕的吧?”

“嗯!”窦世横点头,“不仅沐相,就是何相,也都出身名门望族。戴建虽然差一点,但也不是个缺银子的……”

窦世英cha言道:“所以每次内阁大臣齐聚,我们的梁首辅都会觉得很难受!”

窦德昌“扑哧”一声笑,又换来窦世横的一顿训斥。

宋墨却在心里琢磨着。

这样看来,戴建和沐川都不可能为了钱财和匡家过不去。

他抬手摸了摸下巴。

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有趣了!

到底谁才是幕后的那只手呢?

※※※※※

魏廷瑜直到快午膳时候才出现在静安寺胡同。

窦明因为还在小月子里,是污秽之身,不能走亲访友,而他则借口窦明需要人照顾,在厅堂里喝了杯茶就走了。

窦世英对魏廷瑜也很冷淡,吩咐高兴送客,自己回了书房。

想着魏家的糟心事,窦世横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书房里的气氛也随之低落起来。

窦德昌就嚷着肚子饿了:“七叔父,我们什么时候用午膳啊?我早上只喝了半碗粥。”又把气氛炒热了起来。

窦世英失笑,吩咐仆妇们摆膳。

吃到一半的时候,槐树胡同的窦博昌和窦济昌俩口子带着孩子过来了。

窦世英自然是喜形于色,道:“你们怎么来了?”

窦博昌和窦济昌的岳父岳母都在京都。

窦博昌笑道:“我们昨天就去给岳父岳母拜过年了,惦记着四妹夫和四妹妹这是第一次回娘家拜年,我们就过来凑个热闹,也免得四妹夫想打马吊都凑不齐角。”

窦世英笑得见牙不见眼,忙命丫鬟去吩咐厨下的重新做桌酒宴上来。

窦博昌和窦济昌却说自己已经在家里用过午膳了:“……早知道如此,就应该来七叔父家蹭饭吃的。”

可窦世英怎么会让他们在一旁干坐着,少不得你推我让一番,重新整了桌酒菜。

而内宅因有了几个孩子的嘻笑吵闹,平添了几分年节特有的喜庆和热闹。

六伯母和舅母几个围坐在炕边说着家长里短,蔡氏却把窦昭拉到了一旁,悄声道:“还好那天你没有去!我见过不要脸的,却没有看见比魏家更不要脸的!想占媳妇的陪嫁,竟然说得那样的理直气壮。那魏廷珍好歹也功勋世家的宗妇,怎么说话做事那么没谱?也难怪她的婆婆瞧不起她,一直抬举石氏和冯氏两个儿媳妇了。”

窦家之所以没有把窦明小产的事告诉窦昭,是因为窦昭正怀着身孕,她们两姐妹的关系又很紧张,既担心窦明受刺激,又怕窦昭烦心。但在郭氏和蔡氏代表窦家的女眷去看望窦明的时候,六伯母还是以窦昭的名义让她们代送了一份补身的药材给窦明,窦昭还是刚才遇到六伯母的时候才听她提起,郭氏和蔡氏去魏家发生了什么事,她根本就一无所知。

前世,她的嫁妆也不好,魏家却从来没有打过她嫁妆的主意,怎么重生一世,田氏和魏家都变得让她有些不认识了?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