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813)

她想想都觉得可惜,心痛。

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前世宋墨才会独身一人狼狈地逃出京都的?

宋宜春,得有多恨宋墨,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来啊!

窦昭神色渐肃,道:“当年是出了什么事才让老国公爷不得不把英国公府交给蒋夫人打理的?”

宋世泽神色晦涩难明,半晌,他才看了陈曲水一眼,示意事关重大,请窦昭让陈曲水回避。

“陈先生负责打理我所有的事务,”窦昭却淡淡地道,“没有什么事他不能知道的,你有什么话直管说就是了。”

陈曲水听着,微微欠身,朝着窦昭感激地揖了揖。

宋世泽错愕。

他原以为陈曲水是世子爷宋砚堂的人,不过是拨给了窦昭差遣的,没想他竟然是世子夫人窦氏的人!

宋世泽想到这一路上陈曲水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手段……

能把这样一个人收于麾下,窦夫人,又是个怎样的女子呢?

他的神色比起刚才,恭敬中又多了几分郑重。

宋世泽说起了从前的旧事:“……陆老夫人自第一胎小产之后,就坐不住胎,等到怀上国公爷的时候,已年近四旬,在c黄上足足躺了七个月,才有惊无险地生下了国公爷。老国公爷和陆老夫人都非常高兴,对其爱若珍宝。待到启蒙的年纪,国公爷又是个读书的种子,老国公爷不知道有多宽慰。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公爷的性子有些散漫,对待人接物之事都不怎么上心。

当时的广恩伯世子爷——现在的广恩伯和国公爷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广恩伯府和英国公府不同,自从怀淑公主的驸马董麟被贬为庶民之后,董家每代人都为世子之位争得头破血流,广恩伯府也因此渐渐落魄下去。

定国公被授职为福建总兵之后,广恩伯就起了心思,想和福建那边的大户人家联手做海上生意。国公爷向来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广恩伯找来的时候,国公爷就给定国公写了封信,请定国公对广恩伯的事多多照应。

本来福建的那些大户人家做海上生意是人尽皆知、心照不宣的事。多广恩伯一个不多,少广恩伯一个不少。定国公收了信函,只说让广恩伯自己小心行事,别站在风口浪尖上,让他不好做人就是了。

广恩伯为此还曾写了封信来感谢国公爷。

可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过了两三年,有人举报福建有大户和倭寇做生意,还为上岸的倭寇提供庇护。

定国公当时已升至福建巡抚,正在整顿福建的吏治,怎能容得下这种事?自然是当成大案要案重点地查。

谁知道查来查去,却查出了广恩伯。

定国公想到广恩伯和国公爷的关系,心中甚是不安,连夜派了心腹的幕僚来见老国公爷,并带话给老国公爷,这件事他最多能拖一个月,一个月之后,不管查出什么事来,都只能上报朝廷,请圣意裁决。

老国公爷震怒,亲自带人抄了国公爷书房的内室,不仅查出了广恩伯写给国公爷的信,还查出了广恩伯夹在信中的巨额银票。

老国公爷气得当场就给了国公爷一耳光。

国公爷却跪在老国公爷面前赌咒发誓,说自己绝对没有染指福建那边的生意,广恩伯送给他的银票,他也不知情。

蒋夫人也为国公爷求情。说国公爷不是那样的人。还说,等闲人得了这么多的银票,怎么也要找个地方藏起来,怎么会这样大大咧咧地夹在书信里?可见这全是广恩伯的主意。

老国公爷连声骂国公爷孽障,找了幕僚和大总管为国公爷善后。

蒋夫人扶着国公爷回了屋。

谁知道走到半路,国公爷突然挣脱了蒋夫人的手跑到外院,带着几个护卫去找广恩伯对质。

广恩伯自然不会承认。

不仅如此,国公爷的质问算是给广恩伯报了个信,让广恩伯把自己的首尾给收拾干净了。等到定国公那边正式上报朝廷的时候,受牵连的只有福建那边的几家大户,京都这边,却是清清白白的没有一点关系。

从此广恩伯和国公爷就再也没有了往来。

老国公爷则开始手把手地教国公爷庶务。

只是国公爷当时一心只想读圣贤书,对这些琐事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来,进展缓慢,反倒是蒋夫人,帮着国公爷出主意,崭露头角,让老国公爷感叹不己。

本来这种事也稀松平常。谁年轻的时候不贪玩?等年纪渐长,也就好了。

可老国公爷却因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染了风寒之后就卧病不起。

老国公爷眼看着时日不多,国公爷却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老国公爷没有办法,这才把家业托付给蒋夫人的。”

上一篇:美人温雅/妾本温雅 下一篇:凤凰诏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