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58)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是本藩一意孤行,误害忠良……”忠臣良将因自己的策略含冤而死,这叫郑成功如何不痛心疾首?

“贾将军留有遗书。”林一祥说道。

“他说了什么?”郑成功连忙问道。

“国姓爷请看。”林一祥从怀里取出一信封,郑成功一把夺过,取出书信:

末将本无才无德,幸得郡王赏识,平生只愿粉身碎骨,效忠郡王。奈何而今深陷不白之冤,末将一介武夫,不知如何自证清白,思来想去,只有一死以鸣冤。请恕末将不辞而别,中途退出大义之战。此乃天意,非末将可选。

末将甘愿一死,向天祈求郡王能收复江山,大志得偿!

末将贾世明 再拜

郑成功的泪水夺眶而出,打在了信纸上。

“罢手,罢手!”他痛苦地喊道。

“国姓爷要罢手什么?”林一祥皱眉道。

“不要再追踪什么奸细了!”

“不可!国姓爷可想清楚了,这可关乎郑军的生死存亡。”

“话虽如此,但我怎能忍心眼睁睁坐视忠臣良将这样含冤而亡?传我的命令,林世用、李必等人官复原职,理由……就说洗清嫌疑了!”

“不可。”林一祥摇头拒绝道。

“为何不可?”

“国姓爷若半途而废,那才叫白白辜负了贾世明的牺牲,他在九泉之下何以瞑目?属下敢断言,不出数日,幕后黑手必会自投罗网!”

“唉……”郑成功无力地点了点头,方才他悲愤难平,说的全是冲动之言。冷静一想,如今已有人牺牲,此策略更是不能半途而废。

林一祥退下,林统云进入帅帐,呼唤好友的乳名:“福松……”

“统云,你来了。坐吧。”郑成功仍然一脸悲痛。

林统云邀请道:“据说对岸的山水风光是天下一绝,都说美景抚人心,是否去观光一番?”

眼下的郑成功情绪绷得很紧,再多受一分刺激,人就要垮了。如此状态,怎能统率全军?

“我现在无心风雅。”郑成功苦笑道。

“即使无心,眼前的大义之战也强迫你如此……”

郑成功岂能不知好友的用心良苦?岂能不知眼下自己无力掌兵?但他有自己的排解之法——男欢女爱。

对郑成功来说,“男欢女爱”并非单纯是肉体上的泄欲,而是转移注意、宣泄压力的出口。他对心仪女子的“爱”宛如熊熊烈焰,轰轰烈烈。在此状态下,许多军事上的困局似乎也会豁然开朗。

正因每一场“爱”都轰轰烈烈,郑成功无法无情地舍去任何一名心仪女子。郑家宅邸的后院通常“人满为患”。发妻董氏揶揄道:“后院花草要泛滥成灾了……”

此次羊山之难,郑成功痛失六名爱妾,董氏又出言挖苦道:“后院总算能规整些了。”

董氏不知,郑成功对每一位爱妾都有铭记一生的回忆,发妻把她们当作占位子的物件,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但他没有还嘴斥责,这位年长的糟糠之妻对他而言还是有几分威严的。

“游山玩水倒也未尝不可。”郑成功略有意动。六名爱妾尸骨未寒,他无心招惹其他女子,游山玩水倒不失为一个替代之法。

“甚好,我携笔墨与你同去。”林统云欣慰道。

“我是不是也该带着笔墨纸砚去挥毫一番。”郑成功突然有了些雅兴。

“务必如此!或许这一挥,便挥出破敌之策了!”

“这般一想,我已不知多少年没挥毫作诗了。想当年在南京,我的诗作没少受先生嘉许。”郑成功的眼神有些迷茫,想来是陷入了回忆。

“难得途经舟山,不去纵情明媚山水,成日眺望单调的汪洋,岂不无趣?”郑成功趁热打铁道。

在舟山主岛的东边有一座名为“普陀山”的小岛,又名“补陀落伽山”。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云:“往时日本、高丽、新罗诸国,皆由此取道以候风信。”

就是这样一座海上的弹丸小岛,却和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其在中国的地位比肩于日本的高野山、比叡山。全岛到处都是寺院、僧房,天下闻名的普济寺、法雨寺、长生禅院就在其中。这些名刹皆供奉观音,故而又可统称成为观音寺。五台山文殊寺、峨眉山普贤寺、九华山地藏寺亦是如此。

圣地大多有绝境相衬,普陀山亦不例外。岛上随处可见奇峰、洞窟、名石,其中的锦屏峰、雪浪峰、天竺峰等普陀十三峰更是举世闻名。

如此绝景近在咫尺,却无心拜访,此举已非心境正常者所为。

“别劝了,依你之言便是。”郑成功苦笑道。

于是乎,两人在舟山东侧的沈家门雇了艘小舟,前往对岸的普陀山。

郑成功站在沈家门的渡口环顾四方,忽自言自语道:“就是这里……”

“此处怎么了?”林统云好奇道。

“我七岁那年从平户乘船回乡时曾路过这里。不会错,就是这里!”

“你这都能记得清……”林统云惊叹道,那都是二十八年前的事了。

“岂能忘怀?想当年我才七岁,和生母分别,心中十分惧怕,却不敢在人前落泪。船舶在沈家门停靠休整,众人上岸留宿了一晚。旁人说再往前去便是唐山(中国)。一想到不知何时才能与母亲重逢,我只能在夜里躲被褥里悄悄抹泪,怕被旁人听见了去。”听见郑成功伤诉说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林统云心生感慨:二十八年前的稚儿福松,如今的英雄国姓爷,本质上一点都没变。

好友二人结伴在普陀山休息了数日。其间,林统云纵情作画,画了很多幅,且他都很满意。他自己都惊奇不已,莫非这里真有灵气相助?

自羊山劫难后,他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当时和妻子淑媛在海上相互激励、共度生死的那一幕幕,创作灵感也蜂拥而至。看来,这一生难得一遇的经历打通了他对艺术的“任督二脉”。

然而郑成功却久久不能落笔,仿佛抬起笔有千思万绪,落笔便都烟消云散。

郑成功焦躁地把笔一扔,说道:“不行!此处遍地是名刹,香客络绎不绝,叫人如何沉得下心作诗!”这一刻,他仿佛又变回了那个不愿在人前服软的稚儿。

此海域虽已被远征军占领,但普陀山是佛教圣地,许多信男善女前来参拜。郑成功严禁郑军干扰此处的进香拜佛活动,以拉拢民心。再说善男信女中也不乏郑军将士,毕竟观音菩萨也保佑航海之人。

国姓爷此番是微服私访,他自信不会被认出来,但在他眼里,却到处是熟面孔,故而无法专心创作。他不耐烦道:“这岛上就没有清净处?”

林统云苦笑道:“要讨清净,便不能来此,舟山岛上遍地是清净之所,回去罢。”话音刚落,舟山的士卒找上门来,带来了林一祥的密信。

林统云仔细观察好友读信时的神情,但对方的表情不露一丝端倪。片刻,郑成功收起信件,冷漠道:“幕后黑手,查清了。”

“是谁?”林统云赶忙问道。

“刘进忠,他妄想南逃。竟然是他……”

刘进忠是最近投诚的降将,他原是澄海县守将。先前提过,郑军在出征前剿灭了匪患许龙的老巢,其后顺道攻占了澄海县,刘进忠那时不战而降,加入了远征军。

当时远征军的队伍编制近乎成熟,已无武将空缺。然而很凑巧,第一舰队的后冲卫将领华栋突然病故,情急之下,刘进忠便接替了他的位子。

郑成功得了密报,立刻赶回舟山,他命令前往追杀的将领:“罪犯若潜逃至沿海地域,则务必将其捉拿!若逃到了内陆,万不可深追!”

刘进忠一路向南逃至象山、三门湾一带仍不敢停歇,此处仍属于郑家的势力范围。他继续南逃至台州湾,躲进了位于灵江河口的海门城。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