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60)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郑成功绞尽脑汁,想让体系脱胎换骨,仍难免有不适合实战的地方。所以出征前,必须组织无数次的实战演练。四月十九,远征军盼来了北上的顺风,从磐石卫再度启程北伐。

这次北伐的第一个目标是定关炮城,即镇海,以及甬江上游的宁波港。耐人寻味的是,北伐军上回北上途经这两处时,都选择了视而不见。这次之所以一反常态,理由有二,其一是攻略这两处不必担心腹背受敌,其二,郑成功须通过几场小战役,检验军队实力,也可以说是练兵。

“这回是否要祈求神明?”林统云问道。

郑成功坚决地摇头道:“不求,去年的羊山海难绝非神明所致。海上风雨无常,岂是我等凡人能左右的?”

一旁的中提督甘辉奉劝道:“祭天不为其他,权当鼓舞全军士气,还望大帅三思。”

“视情况再做定夺吧。”郑成功犹豫片刻,还是妥协了。如今的他不再像去年那般偏执,诗兴亦来得越发频繁,其中不乏传世佳作。

派出的斥候很快便带回了情报,宁波港驻有清军兵船约百艘。

“小试牛刀正合适,本藩要亲自统军上阵!”郑成功跃跃欲试,率亲卫军在梅山港登陆。

针对定海炮城这类傍海的据点,若正面从海上进攻,绝非用兵之道。此类城池仰仗有海洋天堑,对来自陆地的进攻会疏于防备。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进攻新加坡时就采取了陆军背后偷袭,而非在海上正面对抗。

梅山港在定关炮城的东南边,相距仅有两日路程。郑成功命全军背负干草、木柴,打算用火攻。三国时代,在奠定三分走势的官渡之战前,曹操阵营已开发了攻城重器“投石车”,又名“霹雳车”。凭此先进军械,曹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摧毁了袁绍军建在高处的楼橹[1]。

郑军的核心是水师。水上作战看中远程攻击,故郑成功开发了许多发射火矢、投掷重物的军械装置。郑成功率军绕道至定关炮城背后,用此类装置,将点燃的枯草、柴火投掷进城内。

城内瞬间火光冲天,清军守将无处可逃,只能乘船出海,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定关炮城不攻自破。郑军乘势继续逆甬江而上,剑指宁波港。

“长江不同于寻常河流,但防御之法大体相同,众将士应仔细研究当地的防御设施,万万不可轻视长江。看,那是‘混江龙’!”郑成功拿鞭头朝江面上指去,这做派不像在攻城略地,倒像在向将士传授战术知识。

所谓“混江龙”,也名“滚江龙”,是明末宋应星发明的一种“水雷”,《天工开物》这样描述此物:“漆固皮囊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

“混江龙”是藏于水中的“暗器”,但是在混战中,无法提前预知敌我船舶的航线,所以己方必须对“混江龙”的位置了如指掌。为此,“混江龙”所在之处通常会留有记号。

“此战关键是找寻水雷所在,若不出所料,引线必然是利用木管之类的法门通向岸边,尔等可彻查岸边,发现记号后切断引线。引线一断,‘混江龙’再无用处!”

郑成功从各部严选骁勇的下级将校,组成“斩龙队”。他们不做其他训练,只专心用独特的巨钳剪断粗绳。年轻的将校无不兴致勃勃:“没想到我们这辈子竟能斩一次龙!”

然而就算再细心搜索记号,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为应对此问题,郑成功命各兵船在船头固定一根长木,使其尖端直伸水底,以此探查船头数米前的水域。若遇上漏网的“混江龙”,水底的木棒会提前引爆水雷,船体就可幸免于难。彼时的炸药技术尚不成熟,两米开外便可确保无虞。远征军便这般一面操演战术,一面向宁波港进发。正如斥候带来的情报,宁波港有数百清军的兵船驻守,但终究还是没能躲过郑军的攻势,尽皆葬身火海。

然而尽管远征军气势如虹,此次进攻宁波港,还是有五十余名士卒趁乱脱逃。远征军中有很多投降的北兵、北将,一旦放他们上岸,便相当于放鸟归林,根本堵不住逃兵的口子。

远征军本想虏获敌方兵船为己用,但清军在弃港前将兵船的桅杆、船舵全都拆除带走了。如此一来,北伐军休想挪动兵船半分,之后清军再装上桅杆、船舵,兵船便又可以使用了。郑成功不愿遂了清军的诡计,狠心将百艘兵船付之一炬。此举虽可惜,却能断绝清军偷袭的后顾之忧。

初衷已达成,便不用再畏首畏尾。若继续在陆地上耽搁,逃兵现象恐会愈演愈烈。同年五月初一,即攻占宁波港后的第三日,远征军火速从定关起航,驶向舟山的烈港。

烈港是位于舟山本岛以西的一座小岛,现名沥港。上岛后,郑成功立刻召集众将,严厉训诫,简而言之可归纳成两点:一是,不碰岛民一草一木;二是,严禁各部间起争端。

远征军在岛上稍做休整,继续北伐。起航前夕,郑成功在舰队前慷慨陈词:“各提督统镇十余年栉沐辛勤,功名事业亦在此一举……”

去年的滔天巨浪仿佛是一场噩梦,眼下的海面风平浪静。舰队途经羊山,甲板上的将士纷纷沉默了,无一人敢重提去年在此处的遭遇。凝重的氛围中,舰队驶过羊山,纵贯杭州湾,终于挺进了“朝思暮想”的目的地——长江。

长江无愧为中国第一大江,河口之宽阔与大海无异。入海口处有一座名为“崇明”的岛屿,位于如今上海市的对面。崇明岛呈狭长状,位于入海口,占地却不亚于舟山。这座岛如念禅老僧一般坐定于长江口,北岸水浅,不宜航行,郑军只能从南岸通行。

郑军北伐途经此处时,岛上一大半区域都泥泞不堪,南边的崇明县不过是一座逼仄的小城。即便如此,崇明县仍是名震江南的坚城。除了坚固的城防以及地形优势,还因为在此处镇守的总兵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梁化凤。

五月十八,远征军抵达崇明岛新兴沙的芦竹洲。

“江南竟有如此辽阔的巨岛,厦门、金门可比不上!好地方啊!”中提督甘辉兴致高昂地说道。毕竟他是云南永历帝钦封的“崇明伯”。正如郑成功是“延平郡王”,却非被清军占领的延平郡之主,崇明岛亦不是甘辉的实际领土。但毕竟共用名讳,他对这里有特别的亲近感。

舰队在芦竹洲停靠休整,郑军高层则围绕是否进攻崇明县展开争论。

“崇明县是小城,却有名将驻守,夺之绝非易事。不如弃之,全力攻打南京。”郑成功主张道。

对此,张煌言坚称崇明城不得不攻。此人曾效力监国鲁王,有多次进兵长江的经验,对长江流域可谓了如指掌。

“正因梁化凤是当世勇将,必不会拱手坐视我军进攻南京。即便崇明城难攻不破,只要伤其元气,令其无力动弹,便能确保后方万无一失。”

然而郑成功仍坚持自己的主张。难得远征军至此一番连胜,气势如虹,若在这小小崇明受挫,折了士气,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意已定,放弃崇明,急袭南京!”郑成功拍板道。

张煌言原属鲁王的人,所以他的话语权势必受限。在他看来,崇明是长江之门户,弃此处不顾,不仅有腹背受敌之患,万一远征军在南京不幸败北,也会落入无处可退的境地。有一个退守之处,是攻城战不可欠缺的一环。

而郑成功则认为,带兵为将者,岂能因‘万一’举足不前?南京已是砧板上的鱼肉,势在必得。他承认是崇明是江海门户,但若将南京比作心脏,崇明不过是手足。只要能一击刺中要害,手足自废。

“乘势取江南,则崇明不攻自破。”据《台湾外纪》记载,郑成功当时如此说道。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