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63)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木浮营”虽然巨大,但容积终究有限。起初炮弹还十分密集,眼下攻势却越发犹豫起来。

“看来‘木浮营’已弹尽粮绝。”郑成功笑道。他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战局。

先锋部队的马信也察觉到了这点,不断发信号催促郑成功下令出击。

旗舰终于发出了进攻的信号,马信兴奋地高呼道:“传我将令,全军出击!”

此令一出,第一舰队如脱缰野马,一齐朝瓜州奔涌而去。“木浮营”果然打光了弹药,正要回城补给,却被势如猛虎的郑军半路截杀。

此刻已入夜,但刚经历完足足三日祭祀的郑家将士们,无论是精神还是斗志,都格外高昂,急需一场战斗来宣泄。兵船仿佛响应了将士们的斗志,在黑夜中乘风破浪。

朱舜水父子就在第一舰队,两人都恨不能立刻上阵杀敌。尤其是朱舜水,那篇祭文带给他的激情仍未冷却。

其实,朱舜水故意在祭文里用了数个分日常读法和书面读法的多音字,企图害郑成功当场念错,留下笑柄,谁知对方竟然没有念错一个字,这让老文人对此次北伐又多了几分期待。

再过数个时辰便是六月十六,瓜州守将朱衣佐和副将左云龙率数千清军出城,在江边严阵以待。

距瓜州不远处,有一名叫谭家洲的军事据点,此处设有炮台,专门用来守卫瓜州。依照郑军的战略,第一舰队作为先锋部队,职责就是攻取谭家洲,而马信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少了谭家洲炮台,瓜州的战力锐减,郑成功趁势率领亲兵,配合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左提督翁天祐等北伐军的精锐部队登陆,全力奔袭瓜州。

郑军于辰时兵临瓜州城下,巳时破城,整场攻城战前后不过两小时。正午时分,瓜州的城墙上已扬起郑家军旗。

另一方面,马信所率的第一舰队不仅达成了限制谭家洲炮台的任务,他们还派出陆战队,将基地彻底占领。对长江十分熟悉的张煌言趁势袭击“木浮营”,虏获其三。

清军虽在瓜州布以重兵把守,但在郑军看来,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瓜州守将朱衣佐遭生擒,被绑到了郑成功面前。

“你有何心愿,尽管说来。”郑成功笑道。

“罪将家有年迈双亲,事已至此,只愿解甲归田,赡养父母。”朱衣佐绝望地答复道。

“好,郑家之刀不斩孝子!”郑成功转而吩咐左右道,“给此人衣物盘缠,放他归乡。”

事后,左右不解主帅为何如此开恩,郑成功笑答:“朱衣佐这般百无一用的腐儒,有何可惧?任他自生自灭便是,何须脏了我郑军之利刃?”

郑成功明知郑芝龙深陷敌方之囹圄,还义无反顾地开展攻势,分明是舍弃了儒家之孝道。这般“离经叛道”的人物才是郑成功眼里的威胁。至于临死遗愿竟是赡养父母的腐儒,难称威胁。

相反,瓜洲城的副将左云龙被俘前企图逃往扬州,郑成功毫不留情地将其性命留在了大来桥。像这般妄图卷土重来的敌将,是绝对不能留活口的。

彼时,清军大举西征,讨伐云南永历帝,郑成功趁机北伐江南,有“围魏救赵”之意。如此一来,清朝即便不从云南撤兵,也不敢继续出兵驰援了。

云南战局虽迟迟没有成果,但清朝方面并不会对此太过忧虑;但南京的战事就不同了,若南京失守,无异于天下半壁重归明朝。再者,如日中天的郑军不可能安于江南。他们既然高举复兴明王朝之大旗,必然会继续北上,觊觎京师。故而,南京一战关乎清朝的生死存亡。

因此,京师必会派兵南下增援,大军势必会集中在运河末端的扬州,这亦解释了左云龙为何会企图逃往扬州。

援军抵达前必须攻下南京。两京虽有运河相连,但毕竟相距甚远。而且眼下有一处更应该关注,那就是芜湖。

芜湖地处南京之南,有清军水师驻扎,在地理上和南京互为犄角。

“末将愿领兵牵制芜湖之敌军!”对长江流域了如指掌的张煌言自告奋勇道。他和朱舜水一样,都曾效力于鲁王政权,且官居兵部侍郎。即便如此,郑成功还是对他委以重任,因其对长江的了解,郑军中无人能及。

张煌言之建议必然不会有差错。郑成功对张煌言全盘信任,授其一军,攻打芜湖。张煌言领命,出发前再三说道:“国姓爷必须尽快攻下镇江,再转攻南京。芜湖之敌军由末将前往周旋,国姓爷须在扬州增援抵达之前平定江南!”

说完这些,他仍有顾虑,又补充道:“万万不能轻敌,切记!”正如张煌言所虑,轻取瓜州后,郑军上下渐渐滋生了一股傲慢轻敌的情绪。

瓜州破城翌日,即同年六月十七,朱舜水察觉其子朱大咸神情异常,双目浮肿,喘息急促,似乎十分煎熬。

“大咸,是否身体抱恙?”他担心地问道。

“孩儿无碍,父亲不必担忧。”

“你是否患了热病?”朱舜水摸了下儿子的额头,果然如火炭一般灼热,慌张道,“这般烫手,岂能无碍?你且躺下歇息,老父这便去寻郎中!”事关爱子安危,父亲岂能不慌。年过耳顺的老文人一跃而起,忙跑去唤军医。

马信麾下的首席军医正忙于指挥下属治疗伤员,但他知道这老文人地位不凡,便立刻放下手中急务,上门去给其子诊断。一向清高的朱舜水屈身来请求,情况必然非同小可。

然而详细诊断后,首席军医对病情也没有十足把握,只勉强开了些祛热的方子。

招讨大将军帐内必有名医相随!无奈之下,朱舜水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郑成功身上。但他该如何开口呢。自从军以来,他还一次都没登门拜访过郑成功。

只能求统云阁下相助了……朱舜水当即写了书信,遣人交给身在旗舰的林统云。

此时此刻,旗舰上正在召开高层军事会议,讨论攻略镇江之策。

速战速决!

众将的观点出奇一致。十万大军远征,耗费粮草无数,每拖延一日,便少一成胜算,这道理显而易见。但如何速战速决?镇江之守军已在银山做出死守之态势。

“要速战,只能夜袭。”甘辉的想法和郑成功不谋而合。

“何时行动?”郑成功问道。

“再快,也要两、三日准备。”

“兵贵神速,能否提前?”

“可,但若匆忙准备,则无法确保胜算。”

“欲速则不达。罢了,安排下去,这两、三日周密准备,尽快发兵!”郑成功眉头紧锁,神情不善。这并非因不满下属延迟进攻,而是他此刻头痛欲裂。

郑成功心里涌起一阵不祥,早在远征军攻占宁波,从杭州湾北上之时,他就遭遇过同样的病状——浑身高热,近乎昏迷。

“又复发了?大战在即,这可不是祥兆。”甘辉不安道。他是郑成功心腹,自然知晓其上回发过病。

因主帅抱恙,会议草草结束,左右急忙唤来军医。旗舰上的军医无不妙手回春,所用药材更是珍贵。

病榻之上的郑成功遍体发烫,脸色却煞白,呻吟道:“南京就在眼前,偏偏在这档口……可恶、可恶!”

甘辉在病榻前安慰道:“大帅不必过虑,上回发病,三日后便好转了,此次必能赶在攻打镇江之前痊愈。”

军医从紫布包裹的药箱中取出一个纸包,递予董氏,叮嘱道:“有此药在,国姓爷必然无恙。如上次发病那般让国姓爷服用,数日便可见效。”

董氏举起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纸包。这举动看似煞有介事,其实是有缘由的。这种祛热的药草并非出自中原,而是一种来自异国的树皮。如此珍贵的灵药,乃是云南永历帝赐予延平郡王郑成功的,只不过由军医来保管。接受天子的恩宠,董氏自然不敢举止随意。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