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八岁,努力救世中(28)

作者:薄荷叶与甜柠檬 阅读记录

一次小型的网暴就这么发生在了她身上,于是犹豫再三,她删掉了那条留言,并且再也没在网络上发表过任何言论。

这一段经历无理取闹又十分可笑,但充分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只要旁人愿意,他甚至能从你的一声“嗯”里解读出一整本书。

所以,脑补的力量无比强大,舆论的力量也是。

对奈奈来说,她不需要操控舆论,因为文章只要发表的时机合适,自然有人把舆论掀起来。

只是中也的反应让奈奈感到不安,她不知道是计划哪一环不合适,又或者是中也觉得整个计划都太儿戏了。

没想到,中也沉默良久后问的问题与计划毫不相干。

他钴蓝色的眼睛冷静而严肃地看着她,像是要透过她的眼睛看到什么人似的,语气认真:“奈奈,芥川龙之介先生,真的存在吗?”

“当然,”奈奈回答的毫不犹豫,她直直同中也对视,圆圆的眼睛里不见丝毫心虚,“芥川先生,存在的。”

[哪怕他并不在这个世界,哪怕我与他从未见过,但芥川先生和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切切实实的存在,哪怕现在这个时候,有且仅有我一个人记得。]

奈奈心酸地想到,却愈发坚定了一定要把她脑海里看过的日本文学作品全部写出来投稿的决心。

或许曾经她只是为了赚一点生活费,但现在,她想以此提醒自己,就算她上辈子的记忆逐渐模糊,她也确实已经经历过一段人生,而这些优秀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奈奈还有些想要弥补遗憾的意思。

她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作家都不写作了,可这些书,若只有她一个人知道未免太可惜了。

第22章 努力活着第十六天

中也自然看不出奈奈心中想了些什么,他只是在确定奈奈并没有骗他后就陷入了沉思。

奈奈的计划可行性很高,但缺点也不少。

首先就是她要和他成为mafia这件事。

横滨的势力鱼龙混杂,尽管暗处有许多的mafia势力,但也不是他们自己说是mafia就真的是mafia的,而且他们就两个人,必须得有个让人一查就相信的mafia背景才行。

这一点倒是不难办到。

外面mafia横行,派系之间的斗争从未停过,所以因斗争而消亡的小型mafia组织也不少,中也只需要随意编纂一个合理的组织被灭仅剩兄妹两人但仍不忘要回报横滨的故事就可以了。

但这个组织必须得是真实存在且已经完全被消灭掉的小组织才行。

其次就是舆论的发展。

奈奈给他看的文章都很好,而且几乎每个故事都非常发人深省,但要想让事情朝着奈奈想要的方向发展,还是要有人稍微把控一下舆论方向。

这一点,中也想到了羊的成员。

他们或许不认可他这个羊之王,但他们一定也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过,所以适当地透露出奈奈的想法实现后的利益,不愁他们不会主动发表于他们有利的言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愿意为了横滨发声的那位议员,一定不能仅仅是为了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印象才行,他得真的愿意把横滨的建设放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

但这一点中也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他和奈奈都没有什么人脉,更别提认识什么议员了。

这一点,中也诚实地告诉了奈奈。

不料奈奈很有把握地笑了笑:“不怕,有办法。”

但也没说是什么办法。

中也微微蹙了蹙眉,把这件事暗暗记在了心里,并未刨根问底。

相较于问清楚这件事,中也其实更想问奈奈一句,你真的只有一岁吗?

时至今日,中也再不能欺骗自己奈奈只是个别方面比一般小孩更聪明了,这样的心计,便说她内里是个成年人也不遑多让。

这个猜测在脑海中转了一圈,中也又默默压到记忆最深处。

不论真假,既然奈奈从未在他面前隐藏,那他也没必要非得得到一个答案。他只知道,他认识的奈奈从头到尾都是那个聪慧又嘴笨的奈奈就够了。

可让中也好笑的是,奈奈明明计划都列的那么详细了,文章也都拿来了,到这个时候才问他:

“报纸,有人,看吗?”

这个问题让中也实在严肃不起来,甚至想狠狠地揉奈奈的脑袋——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文章要有人看,你现在才担心报纸销量?”

奈奈试图捂着头躲开中也的手,然而实在娇弱,最后只能捂着脑袋任中也揉搓得她站立不稳。

等中也揉完,同时也算好好发泄了一下自己竟然这个时候才察觉到奈奈不寻常的郁闷,这才回答奈奈:

“放心吧,报纸销量很高。”

想到去《横滨日报》投第二篇文章《鼻子》的时候编辑笑成一朵菊花的连,中也叹息般地补充了一句:

“高得不能再高了。”

***

横滨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文学方面的,另一件则是擂钵街来了个不太出名的mafia组织,说要重建擂钵街。

这第一件大事呢,是在《横滨日报》上多了“每周必读”版块,而这个版块报纸已经交代了,是用来刊登芥川龙之介先生的文章的。

乍一看到这个名字时,日报读者们还愣了一下:芥川龙之介是谁?

紧接着回想起来,就是那个发表了《罗生门》的作家呀!读者们现在想起《罗生门》这篇文章都还觉得头皮发麻。

这位芥川先生实在了不起,竟能写出那样看似朴实却十分深刻的文章来,也难怪《横滨日报》愿意专门给人家腾一个版块出来,好些平时不看报纸的人都是因为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才买了报纸。

这其中就有藤田先生。

藤田先生在工作时偶然看了办公室每日订来当摆设的报纸后,对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惊为天人。

他觉得这个故事看似平平淡淡,背后所表达的含义却令人毛骨悚然,他到现在都还记得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句子:

「他自然是不明白这老婆子为何要拔死人的头发,没办法对此做出公正的判断。只是他觉得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在罗生门上面拔死人的头发,单凭这一点已经罪无可恕了。当然他已经忘了自己刚才还打算做强盗的事情了。」

「是不该拔死人头发,可这些死人活着的时候也都是干这类勾当的,这个被我拔了头发的女人,生前就是把蛇肉切成段,晒干了当作干鱼卖到兵营去的。如果不是得了瘟疫死了,现在还在卖。她卖的干鱼味道挺好,兵营的人买去做菜还少不得呢。她干那勾当也不坏,若是不干就得饿死,反正也是被逼无奈。你觉得我这样是在干坏事,可若是不干就得饿死,一点办法都没有呀!我跟她一样束手无策,她应该也会原谅我的。」

……

藤田先生觉得芥川先生最厉害的地方便在于,他的笔下没有一个角色说到自己命苦,就只是说这些角色是为了活着,可偏偏越是这样描述便越让人觉得他们的日子苦。

苦难让活着变成了奢望,于是不管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都没办法问心无愧。

因为故事里的角色让藤田先生实在挂怀,于是他特地在下班后又去买了一份报纸,买的时候听报亭主人说这份报纸卖的格外的好,他买走的已经是他又引进之后的倒数第二份了。

于是藤田先生愈发珍惜这一份报纸,更是将芥川先生的文章专门裁剪下来贴在一个新的笔记本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每晚睡前都要把那短短的故事看上两遍。

之后每一天到了办公室,他都要先看一眼报纸上有没有出现芥川先生新的文章,然而没有,连着六天都没有,但每天和他一样看报纸的人却多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