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钱直播,在线吃瓜(95)

作者:译之 阅读记录

不认字的农户遍天下都是,也不稀奇,他从前也不觉得什么,可这大过年的,别家都热热闹闹,只有他捧着一份读不懂的家书,孤零零的。

早知如此,小时候就该去学堂认真学几年,不求考什么童生秀才,只求现在能看懂儿子千里之外送来的信。

张伯又叹了口气,脚步却诚实地停在了孟家门外。

孟家用女儿婚事换钱读书的事情一直让他瞧不起,可现在的孟家却对他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孟家的男人都认字!

孟老爹是个刻薄的老东西,要是给他知道自己读不懂儿子的家书,定然要狠狠嘲笑他一番。

孟二郎他不指望,但孟三郎是个好孩子,他肯定愿意给自己读家书。

张伯犹豫再三,透过门缝张望几许,盼着能瞧见孟三郎,可一直没有机会。

吱呀一声,门突然开了。

一个脸生的年轻人出现在门内。

那人尚未束冠,头发用一根发带随意系了上半,剩下的披在肩头。

他一身雪白,考究的丝质暗纹于光线下熠熠生辉,即使身处农家小院,也有一身说不出的清贵之气。

这样的人,仿佛生来就是在云端的。

张伯愣了一瞬,立刻想起这个好看到近乎妖孽的男人是孟家四娘的夫婿,听说是秀才。

秀才的话,肯定能读懂儿子的长信吧?

张伯嗫嚅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他怎么能让这样谪仙一般的人物给他读信呢?

人家跟他又没有交情,肯定不会搭理他这种又土又老的老帮瓜。

张伯哆哆嗦嗦地将信又收回怀里,打算离开,开门的人却略弯了腰背,与他平视,温声道:“老人家,可是有事需要帮忙?”

第78章 瓜瓜瓜瓜瓜瓜

“没, 没事。”要强了一辈子的张伯连忙摇头,转身就走。

“张伯?”孟时叫住了他,“有什么事吗?”

她被孟三嫂念叨许久, 想出头透口气,却发现顾迟秋在门口,过来一瞧,正打算离开的老人不就是隔壁的张伯?

张伯手上一慌, 信没有塞好,掉到了地上。

他蹲下要捡,却被顾迟秋抢了先。

青年修长的手将风尘仆仆的信件捡起, 递回给他:“老人家, 这是您儿子的家书吧,从凉州城寄来不容易, 您收好。”

不知怎的, 在小辈面前从来一脸严肃的张伯猛然湿了眼眶。

他颤抖着把信推了回去,小心翼翼道:“你是孟家的四姑爷?你能不能,能不能帮我读一读这封信?我儿子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趟家,好不容易寄回一封家书, 我没用, 竟然看不懂。”

老人泪眼婆娑,孟时和顾迟秋连忙把人扶进了堂屋。

孟家其他人都认识张伯, 全围了过来, 孟老爹打趣两句,张伯不甘示弱怼了回去,倒是收回了眼泪。

顾迟秋揭开信封, 将信取了出来。

足足十张信纸,全都写满了字, 最后一张的末尾字写得很小很小,仿佛是纸不够了,话却来不及说完。

大略浏览一遍,顾迟秋读起了第一张信。

张栋说他今年多半时间在凉州城,偶尔也去长安或者关中其他地方,生意做得不错,通过票号给家里寄钱了,大约等信到的时候去本地钱庄问问,就能收到。

凉州城这里机会多,却也动荡得很。

河西走廊失陷后,这里便是国之边城,汉人与异族杂居,跟关内很是不同。

张栋主要做的是将关内的东西转卖给西域外商的生意,风险大、收益高。他在信里讲了几桩交易的趣事,他说得幽默好笑,却不难听出其中凶险,张伯听到那几处,又是想笑,又是生气。

原本今年正月他是要回来的,但听说开春后朝廷要派兵征西,所以他打算将冬天这波生意做完,等立春后再回。

后来,他又说了些其他的见闻,尤其提到西域商路上的香料,他让人捎了些回来,不过那最著名的胡椒却是没有搞到。

这东西价比黄金,不是他能买得起的,张栋好生感叹了一番。

信的最后,他又提及了新出生的女儿,那些挤在一起的小字就是在夸赞女儿多么乖巧可爱,比那两个上房揭瓦的哥哥贴心数倍,溢美之词都快冲出纸面了。

说完女儿,张栋又言简意骇地问候了父亲,着重叮嘱他不要省钱。

信到这里,戛然而止。

顾迟秋读完信,张伯沉默许久,用大拇指刮了下内眼角,哽咽道:“这个臭小子!”

读完,顾迟秋将最后一张信纸放到下面,重新将信叠成原本的样子,塞回信封,郑重地交还到了张伯手里。

“谢谢,谢谢。”张伯感激地握住他的手和信,止不住地哽咽,“那个,孟家姑爷,老头子能再求你一件事吗?”

“请说。”顾迟秋道。

“我不认字,这信虽然听你读了一遍,但还是想自己读读,我听人说过,你收了两个弟子,能不能再收我一个?老头子不考功名,就想认个字。”张伯道,布满皱纹的脸上生出丝丝希冀。

“张伯,你一把年纪了,折腾这个干嘛?”孟二郎调侃。

“干嘛?老年人就不能读书了?”张伯狠瞪他一眼。

“可以。”顾迟秋颔首。

孟三嫂和五娘都惊奇地转头,她们跟顾迟秋交流很少,就算是去孟时家里,他话也不多,对他最大的印象是好看。

虽然他也会挑水劈柴干农活,但总觉得他不会理会张伯的请求才是。

“您每日早上来寻我即可。”顾迟秋又道。

“好的好的。”张伯得到首肯,紧紧捂着心口的信,连声答应。

送走张伯后,孟三嫂和孟五娘没忍住,多瞅了顾迟秋几眼,孟三嫂还偷偷问孟时:“你姑爷有当先生的打算?”

他们都知道顾迟秋受伤前曾在书塾里短暂地教过书。

孟时摇头:“应该不是,大约是想着教蔡阿蛮一个也是教,多个张伯两个人一起也是教,无所谓吧。”

孟三嫂和孟五娘对视一眼,这也能无所谓?

孟时却在想另一件事。

刚才张栋的信里提到胡椒,她记得果子店的老板也提过,胡椒是西域商道上最著名的香料之一,地位几乎与黄金相当,是可以用来交易的硬通货。

冬菜的时节很快就要过去,她得为之后的事情打算了,胡椒倒是个好主意。

当天回家,孟时就去了系统的“种子”商城,里面果然有胡椒,玲琅满目,足足有十一种之多,可孟时挑来拣去却没有一种是适合自己的。

系统里的种子经过特别改良,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土壤,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然而它提供的胡椒种子都表明了不适合当前土壤,产量将比预期减少五至七成。

这就很没意思了,孟时沮丧。

“时时是在难过吗?小七感受到了时时的情绪哟,有没有能为您效劳的呢?”超级小七的声音响了起来。

“有能适应我这边土壤的胡椒吗?”孟时问。

“没有呢,亲爱的时时,但是有辣椒哦,系统商城的大部分辣椒种子都非常适应时时所在的地区,并可以开启种植地限制模式。”超级小七道。

“什么意思?”

“时时请看。”

一张地图出现在孟时眼前,这是整个山阳道的地图。

超级小七的声音再次响起:“开启种植地限制模式后,可在地图上圈出要种植的区域,根据该地图改良出来的种子只能在圈出的种植地内种植,离开该区域后,随着距离的增加,种子的存活率将大幅降低,直至完全不能存活。”

只有圈出来的地方可以种,也就是——垄断?

肾上腺素飙涨,孟时的心砰砰狂跳。

垄断,每个做生意的人都梦寐以求的词汇。

垄断,等于绝对的定价权,卖方市场,巨额利润,只要辣椒成为民众的刚需,需求源源不断,孟时靠着系统给的种植地限制,就能轻轻松松地赚到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