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36)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甚是,若直接攻城,必然遭其干扰,可谓心腹大患。”

“故此,我军何不先夺溜石寨?”

“此寨建在险阻山岭之间,易守难攻,岂能轻易夺取?”

“自然不能强攻。这几次敌袭都是解应龙亲自率军出击,若能将其虏杀,溜石寨便不攻自破。”

“此言在理。但传言,解应龙生性谨慎,虏杀谈何容易。”

“狡兔也惧老猎户,只要圈套足够高明,何惧其不上钩?”郑成功胸有成竹道。经数日的观察、斟酌,他已有计谋。郑鸿逵听闻此计大悦,鼓掌道:“妙计、妙计!事不宜迟,你且安排下去!解决了溜石寨,我军只要围城,等待内应便可。”殊不知这无异于将主导权双手奉上。

翌日,郑鸿逵依计高举军旗,作势要全军攻城。郑成功则暗中率一镇水师、约两千兵马潜伏在溜石寨附近;又命郭新、余宽二将率军躲藏在溜石寨和泉州之间的必经之路上。不出所料,解应龙得知泉州被围,再次率军出击牵制。解应龙军刚抵泉州,郑成功趁机率水师攻打山寨,山寨守军不得不向出兵泉州的解应龙求援:“山寨被围,守军势弱,还望速速回防!”

“中计了!他们意在山寨!”解应龙咬牙切齿道。溜石寨易守难攻不假,但他以为敌方要全军攻城,便倾巢而出,只留数百士卒守寨。“回防山寨!”解应龙只能下令撤军。麾下将士得知后院起火,怒急攻心。全军不顾一切地回奔,一心只想夺回驻扎已久的家园,全歼郑军,一解被戏耍之恨。

然而躲藏在途中的郭、余两军已蓄势待发。他们谨遵伏兵的准则,发出震天动地的喊声,从山林间一跃而出。“这里也有伏兵?”解应龙迅速反应,但为时已晚,佯装攻城的郑鸿逵军不知何时已杀到后方,围城溜石寨的郑成功也杀了个回马枪。结果没有悬念,解军被围,参将解应龙战死。

然而,就算没有溜石寨的牵制,郑军依旧不能轻取泉州。郑军太过仰赖内应,把事情想得太过轻巧。泉州城内确实有内应,但郑军围城多日,始终盼不到内应上门。他们不知内应已自身难保……

先前提过,所谓的内应就是泉州的名门之后郭显。郭父因劝降郑芝龙有功,得清廷重赏,价值连城的珍珠、宝石、黄金首饰塞满了一皮箱,由郭显之母保管。郭显有一侍妾,名为春妹,觊觎宝箱已久,想不择手段地占为己有。郭显将做内应的事告知了家里人,对她也透露了一二。得知内情的春妹连夜赶赴清军大营告密,目的自然是赏赐。

清军提督赵国祚立刻下令围了郭府,郭家人已闻讯逃走,那口宝箱也不见踪影,想来是郭母随身带走了。然而春妹知晓郭家人藏身之处。在战乱年代,像样些的家族都备有避难所。

“奴家知晓郭家藏身何处,愿给大人引路。只不过,郭家老太所持的那口皮箱,能否赏赐给奴家?”春妹恬不知耻道。

“论功行赏,那是自然的。”赵国祚应允道。

春妹大喜,将众人带到庭院的一口老井旁。这是一口枯井,井底有一扇石门。果然,郭家十三口就藏匿于石门后的密室中,郭母正抱着那口皮箱。

“不留活口。”赵国祚冷酷地下令道。春妹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将郭母手中的皮箱一把夺走。赵国祚见状,指了指春妹道:“先拿她开刀。”春妹一声惨叫,躺在血泊之中,艳丽的粉色衣裙被染成血红色。即便没了气息,她还紧紧攥着那口皮箱……

“家中叛徒已伏诛,尔等死也瞑目了。”赵国祚言罢,给了部将一个眼色。部将手起刀落,郭家十三口无一活口。

内应已死,城外郑军自然再等也是徒劳。赵国祚死守,月余已过,泉州城池牢不可破。赵国祚又将西门守将杨义调往东门,想来是看出了端倪。郑军不明内情,数日来全力攻打西门,死伤无数。彼时,清军对闽的掌控仅局限于占领孤立的据点,泉州周边除了溜石寨,再无成气候的基地。故而,郑家虽久攻不下,泉州清军也等不到援军。

“泉州危矣,我等何不出兵增援?”漳州城守王进向总兵杨佐进言道。杨佐曾听闻,王进是个莽夫,好战之徒,绰号“王老虎”,一日不战便心痒难耐。漳、泉两州虽离得近,却各掌一方,厦门郑彩三番五次进犯漳州,泉州从未前来增援。杨佐只想管好自己的地盘,不愿多管闲事。

“朝廷那头没下令增援,贸然出兵,若败,谁担责?”杨佐质问道。

“俗话说唇亡齿寒,泉州若失守,漳州岂能独善其身?就算朝廷怪罪下来,只要能保漳州无虞,末将愿意担责!”王进愤然道。

“且不说将军能否担待得起,若出兵增援,漳州空虚,厦门郑联趁势来犯,该当如何?”总兵杨佐十分严谨,听令尽责,不肯逾越。

“为何倾巢增援,末将只要一千五百兵马,便可解泉州之围!”

王进绰号“王老虎”,也是因为他凶狠、狡猾,是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

“一千五……”杨佐故作考虑起来。漳州屯兵万余,少这一千五无伤大雅。他心里已准允,但为了让对方念自己恩情,还是假装面露难色,百般纠结后才回答:“罢了,将军这般坚持,本官便是借兵一千五又如何?”

王进的“一千五”并不是脱口而出的,而是他深思熟虑后,认准总兵会勉强应允的数字。区区一千五不可能破郑军,却足以解泉州之围。只要逼郑军撤退,增援就算成功。

“谢总兵大人成全,眼下形势,这一千五将士更胜数万雄师。”王进感激道。

“噢,那便祝将军凯旋。”杨佐苦笑道。他不是带兵之人,不懂其中利害,看来对方也没打算细细解释。

在守城战中,只要有友军驰援,无论人数多寡,都能让守城方士气大振。相对的,攻城方见敌军有增援,就不得不重拟战术。另外,这对郑军和城内的内应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王进正是想要给予对方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他每抵达一处村落,便命麾下四处宣扬:“漳州总兵想要率漳、潮两州之兵增援泉州!”不仅如此,他还另派了一支部队进军安平。“我们这只是先头部队,探探路而已。”援军自称有五万之众,某幕僚察觉到了王进的目的,建议道:“自称十万,岂不更让敌军闻风丧胆?”

王进笑道:“谣言可畏。我等在此处自称五万,传到郑军耳中自然会增至十万。以郑成功之机警,必会半信半疑,就折半当有五万。若我等妄称十万,以讹传讹到二十万,郑成功必会嗤之以鼻,认为二十万过于荒谬。故而,还是五万正好。”

“王老虎”的心理战细致入微,是清军众南方将领之中的翘楚。他的驰援达成了预想的效果,但他没想到,此战之后,“漳州王老虎”的威名会响彻闽地。茶余饭后,娱乐闭塞的闽人开始拿他和郑成功麾下幕僚甘辉做对比、分高下。五年后,这两名稀世名将在北溪交手,但还未决出雌雄,便因部下赶来增援,不得不中止了。

王进的泉州驰援大获成功,尤其是他捏造的“进军安平”,确实震慑了郑成功。若安平失守,郑军无异于腹背受敌。纠结再三,他还是下令撤兵了。相对的,泉州的赵国祚闻知漳州军驰援,士气大振,竟放弃闭门死守,出城迎战了。郑军撤兵后,郑鸿逵携自家兵马乘船回了金门,郑成功则退守安平。泉州可弃,但郑家的发家之地安平得守住。

泉州转危为安,赵国祚对王进感激涕零:“王将军的恩情,泉州上下无以为报,还请务必逗留数日,让我等尽一尽地主之谊。”

“您的一番好意,王某心领了。但杨总兵有言在先,让王某战后速归。”王进告了罪,便马不停蹄地返回漳州了。他心里有计较:谣言只能诓郑成功一时。郑成功若得知敌军只有一千五,必然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就难以脱身了。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