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出书版)(54)

作者:日]陈舜臣 阅读记录

郑成功这话已极尽揶揄之能,李顺仍没有察觉,认真道:“只因我处事谨慎,没有冒犯蛟龙之举。”

“既如此,我也不得不谨慎点了。传令下去,士卒登岸后不得鸣锣鸣炮!”

“大帅英明!”

郑成功又问道:“话说回来,锣炮不能鸣,鼓怎么就能敲?”

“蛟龙喜爱鼓声,不会介意。”

“还有这说法,那我就命全军击鼓进羊山,但仅限于此了。”

“大帅此言何意?”

“击鼓禁锣已是极限,投撒纸钱绝不可能,军中也没有这类物件。”

纸钱、金箔等物是烧予黄泉死者的,远征的队伍怎么可能随身携带这种不祥之物。再者,郑成功对迷信深恶痛绝,就算换成往常,他也不会容许士卒有烧纸等迷信之举。

“冥币而已,羊山的城镇可以购得。”李顺不放弃道。

郑成功摇头,不容置疑道:“禁烧纸钱,乃是军律!”

李顺还想争取,但国姓爷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祭祀娘娘庙也没得商量,船队已高举妈祖旗,不必再劳烦其他娘娘!”

闽船都会在船尾处悬挂一张细长的旗帜,以此祭祀“妈祖”。眼下,这却成了郑成功拒绝祭祀娘娘的理由。

“但这样……”李顺仍在纠结。有道是“行船走水三分险”,凭海而生者通常都会信神佛,李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是得罪了‘妈祖’娘娘,其后果可比独眼蛟龙兴风作浪更恐怖。”

李顺不仅迷信,还是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听郑成功这么一说,他还真就这么想了。

“你看看眼前这片‘王盘洋’,不是风平浪静吗?有何顾虑?”

船队拂晓出发,到了晌午,已能看见若隐若现于海平面处的羊山。郑成功派小船给各兵船递去帅令:各船从此刻起严禁鸣炮敲锣,并一起击鼓!

“这样便妥当了?独眼蛟龙可在海底安眠了吧。”郑成功问李顺道。

“妥当。”李顺心满意足道。

郑成功轻笑,对副官道:“开始击鼓!”

郑家舰队在喧天的鼓声中抵达羊山,郑成功吩咐传令官道:“命各船主将上岸,在娘娘庙会合,召开军事会议!”

又开军事会议,有完没完了……传令官心里有些埋怨。全军在舟山海域操演了一个月,每日有数次会议。而今好不容易启航,才走了一日,又开会……他不知,在这短短一日的航行中,郑成功又心生新的战术灵感,但有些掌舵上的技术细节无法确认,故而急匆匆地开会,想要请教部将们。

且不说这些灵光一闪的战术能否实现,郑成功想要的是麾下诸将也能将这些战术融会贯通。迄今为止,郑家水师的战术方针都是郑成功的“一言堂”。郑成功自然能运用自如,但诸将就未必了。而郑成功希望的是,即便没有主帅发号施令,诸将也可以随机应变。

郑成功能认识到这一点,可谓成长。北伐不同于在闽海沿岸的小打小闹。争夺天下之战,稍有不慎,便不得翻身。

“国姓爷,你脸色似乎不太好。”董氏担忧地问道。

“昨夜没睡安稳。”郑成功自知脸色异常。他昨晚彻夜思考战术,几乎没有歇息。

“看你眼眶黢黑,别是着了寒,今日是否歇息一日?”董氏比丈夫年长几岁,对郑成功可以说是亦妻亦姐。眼下仿佛是母亲在埋怨孩子不爱惜身体。

听似母亲之言,却无母亲之情……郑成功不喜欢这种感觉,冷漠道:“我是全军主帅,岂可因身体抱恙,贻误军事会议?再者,今日的会议事关重大,关乎我的新战术是否能成,区区风寒,何足挂齿?”言罢,郑成功将文献资料整理好,放入盒中,着手做登陆准备。

“既如此,我便不阻拦,但请带我一同上岸,好有照应。”董氏坚决道。她素日寡言,但若开口便是板上钉钉,一步都不肯退让。

郑成功无奈,只能应允。他能号令千军万马,却唯独对发妻董氏无可奈何。郑成功未到弱冠之年便娶妻生子,当年尤为中意温良恭顺的江南女子。成亲之后,董氏不介意夫君纳妾。在那时,男人一般都会有一两个妾。再者,纳妾给家族开枝散叶是一种“孝行”。

成亲后的郑成功先后纳了十多名妾室,他选择妾室的标准毫无例外——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此次北伐,他带了六名妾室,此举等同于在向麾下将士表决心:此次势必占领南京,在此地安家!

“我带你去便是了。”郑成功拗不过妻子。

“是!”董氏的语气仿佛一切理所应当。

“唉,我连日在外奔波,还想你能在后方住持大局……”

“一切要以国姓爷的身子为重,我必须陪同。至于留守后方的重任,交予统云先生便是。”

“交予统云自然妥当,但他毕竟是男子,怕有不便之处。”

“统云先生的夫人淑媛也在船上,有她协助,没有不便。”

“也是……”郑成功苦笑。

换作平日的军事会议,郑成功都会请林统云出席,给自己担任文书。若涉及武器、粮草,更少不了请教林统云的意见。今日郑成功纯粹想探讨战术上有关航行的问题,所以并未强求林统云列席。

“统云,你听见了吗?只能拜托你了。”郑成功对身旁的林统云道。

“半日而已,我当尽力而为。”林统云笑道。

郑成功准备妥当,下船登岸,回望身后的海面,嘀咕道:“如此平静的海面,难得一见。”

江浙沿岸素有“浙江潮”的说法。二十世纪初,清朝末年,留日的中国学生在日本创建革命刊物,刊名便是《浙江潮》。“浙江潮”涨潮之时,海水会逆流进钱塘江,和顺流的江水碰撞,激起的飞浪高至数米,乃世界闻名的海上奇观。

八月十六是大潮之日,来自远方舟山的海潮以撼天动地之势向河口袭来,景象格外壮观,至今仍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从杭州湾到外海这一片海域绝对和“平静”二字无缘,甚至连纵横于闽海的郑家水师都无法迅速适应。眼下天气晴朗,郑成功刚如释重负,谁知一众干部刚上岸,海面上便有了异常,天色也蒙上了一层阴霾。

军事会议上,李顺无心议事,不时瞅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李顺,你做什么?有没有仔细听我说话?”郑成功不悦道。

“大帅,外头的天色,似乎有些古怪……”李顺担忧道。

“混账,天有阴晴,有什么古怪的?”郑成功怒斥道。

就在这时,只闻窗外“当”的一声巨响……竟是铜锣之音!李顺当即一跃而起,敲锣鸣炮会惹怒海底蛟龙,大难将至,叫他如何不慌张?

郑成功也随声跳起,却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出于震怒。

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公然违抗军令!

郑成功先前已明令禁止各船敲锣鸣炮,以郑家水师成熟的传令系统,不可能出现遗漏。如此想来,方才敲锣的人不就是在明知故犯!

郑成功朝门外的卫兵吼道:“来人,去查清敲锣之人,将他绑过来!”

然而门外卫兵还未回应,一声惊雷突然炸响!这可不寻常,方才还是晴空万里,怎的一转眼便雷霆大作。此时为八月中上旬相交之时,虽已是秋历,气候却仍是盛夏。

从方才起,阵阵妖风把窗外的枝叶吹得沙沙躁动,怪不得李顺会坐立不安。

天色骤然阴沉下来,但夏日的天气本就阴晴不定,众人大多对此习以为常。然而眼下的状况却有些不同寻常。铜锣声一响,紧接着雷霆大作,阴云密布,似乎昼夜颠倒了一般,这让人不得不多想。

雷鸣暂缓,却仍可听见远处的铜锣声,可见铜锣声从方才便没停过。郑成功愤怒道:“混账,究竟是谁……”

这时,窗外又降下一道指粗的闪电,撼天动地的响雷紧随其后,两者几乎发生在同一瞬间。在场者无不惊骇——迅雷电闪!

上一篇:提瓦特的探究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